摘要:好多人看剧的时候纳闷:江德福在岛上待了几十年,咋连条水泥路都没修,是不是因为没干出啥成绩才没升职?其实这事儿真不能这么看。这岛没变样的背后,藏着那代人守岛的辛酸和精神劲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唠。
好多人看剧的时候纳闷:江德福在岛上待了几十年,咋连条水泥路都没修,是不是因为没干出啥成绩才没升职?其实这事儿真不能这么看。这岛没变样的背后,藏着那代人守岛的辛酸和精神劲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唠。
你想啊,剧里那年代(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国家啥条件?海边的小岛本来就穷,风大、盐碱地,种棵树都难活(老丁就吐槽过“岛上连棵正经树都种不活”)。那会儿部队首要任务是“守岛”,天天搞训练、挖坑道、防敌人偷袭,哪有多余的人力物力搞基建?
再说了,剧里没明说,但细看就能发现:江德福一家刚上岛时,安杰连挑水都费劲,后来能扛着扁担劈柴;孩子们从怕黑的城里娃,变成在礁石堆里疯跑的“野孩子”;江德福从年轻军官熬成了老头——这岛是没变,但住岛上的人都在悄悄成长。就像家里的老房子,墙皮没换,但住着一家人的日子,这“不变”其实是岁月的背景板。
首先,江德福离休那时候(八九十年代),军队在搞改革,要提拔年轻有文化的干部,老一辈主动让位置是大趋势,不是他个人能力问题。
其次,这人压根儿就不图官位!早年为了娶安杰(资本家小姐出身),他就差点丢了职位;后来在岛上,好几次能调回城市的机会,他都为了守岛放弃了。对他来说,守好这片海比当多大官都重要。
要说他的“成绩”,那可都在看不见的地方:培养出俩儿子都去当兵,岛上的战士都服他,连小孩都模仿他喊口号。这就像老师带学生,不一定非要看教室多豪华,带出好学生才是真本事。
《父母爱情》最绝的就是不搞虚的。江德福不是那种“大英雄”,他就是个实实在在的军人,带着战士们用炮弹壳做桌子,台风天冲出去抢救物资。岛上的破房子烂路,恰恰说明他把心思都花在“守岛”上了——没修路不代表没作为,他守住了国家的海岸线,这比修十条路都重要。
现在人总爱用“有没有钱”“有没有权”衡量一个人,但那年代的人不这么想。就像海边的礁石,看着没变,却天天扛着海浪冲击。江德福们守岛,图的不是岛变漂亮,而是让这片海安宁,这种“死磕”的精神,现在看依然让人佩服。
说到底,江德福在岛上几十年,留下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一家人相濡以沫的日子,是孩子们在泥巴路上跑大的脚印,是战士们心里“老司令”的分量。他没升职,但他把“守岛”这事儿干成了一辈子的信仰,这比任何官职都金贵。那座没变的小岛,其实是他用一辈子心血刻下的精神碑——你说,这算不算最大的“成就”?
来源:秋裤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