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集下线134人,豆瓣8.3分,《赴山海》用穿书系统把武侠盘活了
20集下线134人,豆瓣8.3分,《赴山海》用穿书系统把武侠盘活了
20集里17个关键事件,单集最高下线134人,这节奏直接把观众按在椅子上。
制作方敢这么干,是因为他们用“穿书+系统”的新壳,把老武侠的魂保住了。
主角带着复活机制穿越南宋,不是瞎玩,是为了让年轻人看懂“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
复活不是开挂,是提醒观众:江湖不是游乐场,命得省着用。
豆瓣8.3分,猫眼单日1.2亿播放,18-30岁观众占大头。
数据摆在这,说明老武侠没死,只是换了个说法。
制作团队接受采访时说,原著《神州奇侠》的萧秋水精神不能丢,但讲故事得用年轻人的语言。
穿书系统就是翻译器,把“忠孝仁义”翻译成“任务奖励”,观众立马懂了。
衣服不是淘宝货,苏州缂丝非遗传承人一针一线缝的宋代直裾,主角剑纹一个月才做成一件。
这不是炫技,是告诉观众:武侠的体面,从一针一线开始。
动作戏没慢动作,群像打戏拳拳到肉,因为观众早看腻了飞来飞去。
真实感是杀器,能让手机前的观众屏住呼吸。
洞洞鞋穿帮被全网嘲,剧方没装死,直接联动Crocs出联名款,销量爆了。
这波操作不是认怂,是把争议变广告。
观众笑了,品牌赚了,剧方省了宣传费。
三方共赢,比发律师函高明多了。
老武侠剧爱说教,年轻人不吃这套。
《赴山海》把说教变成游戏通关,每死一次就解锁新剧情,观众边骂边追。
这不是降级,是升级。
就像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意思没变,只是更好读。
对比近三年武侠剧,能打的没几个。
不是演员面瘫,就是剧情注水。
《赴山海》用20集讲完别人40集的故事,因为知道观众时间贵。
快节奏不是偷懒,是尊重。
每下线一个人,都推动主线,没一个废镜头。
非遗合作不是贴金,是给传统找活路。
缂丝衣服拍完能进博物馆,比放在仓库落灰强。
武侠剧成了文化输出窗口,年轻人看完剧去搜“宋代直裾”,这比课本管用。
老武侠的魂,新武侠的皮,你选哪个?
来源:小花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