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王阳和杨皓宇演《围猎》,才发现,颜值在演技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9 21:08 1

摘要:近期《围猎》火了,观众讨论的焦点不是剧情多刺激,是王阳和杨皓宇的同框对决。一个是以“颜值派”著称的叔圈顶流,一个是演了114部戏仍被称作“脸生戏骨”的51岁演员。结果出乎意料:杨皓宇几个眼神,就把王阳的精英气质碾碎成了渣。

近期《围猎》火了,观众讨论的焦点不是剧情多刺激,是王阳和杨皓宇的同框对决。一个是以“颜值派”著称的叔圈顶流,一个是演了114部戏仍被称作“脸生戏骨”的51岁演员。结果出乎意料:杨皓宇几个眼神,就把王阳的精英气质碾碎成了渣。

王阳的“颠覆”

王阳这次确实豁出去了,油腻长发、胡子拉碴,扮成卧底刑警混迹街头,乍一看差点没认出来。

他试图用“毁容式演技”证明自己不止能演西装精英,比如刻意佝偻着背走路,眼神装得贼溜溜的,甚至设计了干裂起皮的嘴唇细节。问题也出在这里:他的“颠覆”像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

台词暴露了短板

剧中设定在南方,其他演员都带着方言口音,唯独王阳一开口还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连假装本地人的基本逻辑都立不住。

尴尬的是,每当剧情需要紧张感,他就习惯性皱眉,被观众调侃“便秘式表演”。一场戏里,杨皓宇被混混殴打,镜头扫过王阳时,他竟像旁观者一样面无表情,完全没给出卧底该有的警觉或掩饰反应。这种“端着的表演”,让邋遢造型成了表面文章。

杨皓宇的“小人物”

杨皓宇演的赌徒马仔叔,堪称全剧灵魂。他穿着破外卖服,黑黄的脸颊上泛着油光,从货架顺酒时的狡黠、被追债时装怂的卑微,再到KTV里贪财好色的油腻,每个动作都像从底层社会抠下来的真实样本。

绝的是层次感。偷酒被老板娘逮住时,他瞬间切换成嬉皮笑脸的赖皮模式,嘴上说着“年底结账”,眼神却飘忽不定,连手指抠瓶盖的小动作都透着心虚。

被车撞后抡砖头砸人,发现惹错人立马缩成鹌鹑,那种欺软怕硬的怂态,让观众气得想踹屏幕。这种“活生生”的质感,甚至抢走了主角的光环。王阳和他在同一画面时,一个在“演”紧张,一个却让观众真的感受到了市井的混乱与压抑。

演技对决

《围猎》的讽刺在于,王阳的“帅”成了演技的绊脚石。当他试图融入市井时,挺拔的身形和精致的台词习惯依然透出格格不入的精英感。

反观杨皓宇,从《安家》的房虫到《雪中悍刀行》的剑九黄,每次出现都让角色盖过本人名字。这次他连口音都彻底方言化,瘫在破沙发上啃瓜子的麻木表情,比任何台词都能诠释赌徒的堕落。

观众反馈直接:社交媒体上,“杨皓宇求你红”的呼声远高于对王阳的夸奖。有人调侃:“王阳的卧底像是总裁体验生活,杨皓宇的赌徒才让我想起老家欠债的远房亲戚。”这种对比恰恰印证了行业的残酷规律,颜值能抢镜,但只有演技能诛心。

写实主义的成败之间

李少红在《围猎》中极力追求写实,从南方街景到方言氛围,其他配角如邓恩熙的发廊小妹、张宥浩的迷茫青年均获好评。

王阳的表演却成了全剧“唯一的短板”。有评论尖锐指出:“导演或许想用他的流量换关注,结果反而撕裂了剧情的真实感。”

相比之下,杨皓宇的戏份几乎全是高光时刻。他抱着破风扇哭诉的镜头,既可笑又可悲,连皱纹里都藏着故事。这种能力不是靠妆容能解决的,是来自多年剧场和影视剧的沉淀。

《围猎》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影视圈的两种生存逻辑:一种是王阳式的“安全牌”,靠形象维持热度;

一种是杨皓宇式的“硬功夫”,用角色一寸寸凿开市场。当观众开始为51岁的“马仔叔”呐喊时,或许说明:演技这场马拉松,从来不是比谁跑得漂亮,而是比谁跑得深远。

来源:干脆面电视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