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灵丹”根本不是编剧瞎编,它真名叫“万应锭”,1930年就在上海雷允上药铺卖断货。
“万灵丹”根本不是编剧瞎编,它真名叫“万应锭”,1930年就在上海雷允上药铺卖断货。
上周去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打卡,玻璃柜里躺着那张发黄的改良手稿,德文批注密密麻麻——程辉拿德国机器压丸子的桥段,原来一比一复刻。
看完只想感叹:编剧把史料嚼碎了喂观众,好多人还以为是爽文开挂。
更离谱的是夏元成。
以为只是脸谱化汉奸?
复旦刚发的论文扒出1929年“药材大战”,日本三井洋行垄断东北药路,沪上43家老字号集体罢市,带头的就是雷允上。
现实里没夏元成这名字,可影子全在:囤货的、给日本人当白手套的、被同行连夜除名的,一个不少。
剧里他把迟春堂逼到墙角,历史上真正的药商更狠——直接炸毁铁路药仓,断对手后路。
难怪有老观众弹幕:看到夏元成死,舒服了,又有点空,像把爷爷没讲完的那页历史翻过去了。
别急着关电视,片尾彩蛋埋了续作。
《万灵丹传奇》已立项,讲褚韶华奶奶怎么从逃荒丫头变迟春堂创始人,横店官微说请真正的中药师进组,手把手教“九蒸九晒”。
我赌五包辣条,前传里肯定会出现那张德国压丸机,还有被夏家祖上坑到跳楼的某位药师——轮回嘛,老字号的发家史,谁还没点带血的原罪。
最细思极恐的是二妞。
她跳楼那晚,弹幕齐刷“工具人下线”。
可有人扒出1935年《申报》“仙乐斯舞女自杀案”,地点、时间、遗言句式都对得上。
原来编剧把旧社会小报里的无名尸,借尸还魂成推动女主黑化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不会发声,影视剧替它喊疼,喊完还顺手给观众一耳光:你以为爽点,其实是真人真事。
所以大结局不是合家欢,是大型历史彩蛋。
褚韶华站在迟春堂门口,镜头扫过的新招牌,字体复刻自雷允上1926年匾额;她身后那台德国机器,博物馆里同款锈迹都一模一样。
甚至最后一幕药公会投票,档案显示当年罢免汉奸董事真就要“三分之二联署”,比剧里更苛刻——现实里没人开挂,全靠同行拿命堆。
看完只剩一个念头:下次再骂“民国剧悬浮”,先去博物馆对对货。
那些看似开挂的偏方、商战、复仇,不过是把爷爷辈不敢细说的往事,拍给孙子辈看。
孙子们一边骂狗血,一边狂点“想看前传”,像极了当年弄堂口听评书的那群人——听完拍腿喊“假的”,第二天照样排队买万应锭。
来源:海边追逐的赶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