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我守着江苏卫视,零点前那波收视冲到1.42%,弹幕清一色“这剧有毒”,我直接干到凌晨四点——不是爽,是脊背发凉,像有人把冰毒粉末拍在我脸上。
昨晚我守着江苏卫视,零点前那波收视冲到1.42%,弹幕清一色“这剧有毒”,我直接干到凌晨四点——不是爽,是脊背发凉,像有人把冰毒粉末拍在我脸上。
它把“纯属虚构”四个字撕了。
片尾彩蛋里那段执法记录仪,佛山民警吴光林生前最后一声“别管我,抓人”,和第一集炸船镜头叠在一起,我分不清哪边是血哪边是滤镜。
剧组把真实枪战原址租下来,子弹孔没补,青苔还在,镜头扫过像给烈士点烟。
总局新规砍了21分钟,粉色冰毒结晶特写、孕妇坠海一剪没,却留了一行滚动红字“吸毒违法,制毒必究”,像给毒贩的死刑判决也写给观众。
每集片尾30秒科普,王阳拿邮票贴纸往手臂一贴“这是LSD”,我下意识摸自己胳膊,汗毛竖成针。
王阳在佛山缉毒队蹲了90天,三次化装侦查,真枪在腰,假证在兜。
发布会那天他戴两杠一星见习警督,我盯着直播愣神:演员把警衔演成真的,我们把真相当剧追,谁更疯?
俞灏明那张硫酸脸更狠。
3D打印把毛孔做到0.1毫米,上妆四小时,呼吸阀里全是化学味,他笑一次瘢痕扯成裂缝,像告诉我“地狱不过如此”。
我原来觉得毁容是演技,看完只想把镜子扣过去,怕看见自己完好无损的脸。
平台玩错峰,卫视放一集,腾讯甩四集,22点第一波,凌晨第二波,数据像心电图。
18到30岁男生集体熬夜,不是为爽,是为认毒。
弹幕刷“原来小树枝长这样”,比课堂有效一万倍,刑侦剧第一次把科普干成刚需。
第二季立项已经公示,名字直接叫《黑金》,去香港澳门金三角拍,预算飙到单集1200万。
政府把公章盖在出品方那一栏,我嗅到钱味更嗅到火药味——毒贩洗钱买楼,我们追剧买房,同一座城市,呼吸同一口空调外机的热浪。
我关掉电视天已亮,窗外送奶工哐当放瓶,像给城市打点滴。
那一刻我明白:剧可以完结,毒线不会断,吴光林的记录仪停了,下一段或许轮到我们开机。
熬夜追剧不是热血,是提前预习逃生课。
来源:小甜速影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