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纪墨寒”三个字刚官宣,我手机就震个不停,闺蜜群直接炸锅:陈添祥这回真要演“疯批三叔”了?
“纪墨寒”三个字刚官宣,我手机就震个不停,闺蜜群直接炸锅:陈添祥这回真要演“疯批三叔”了?
我回她一句,别光看脸,听花岛这次把预算砸到服化道,连横店B区的灯都换了4K HDR,就为了让他一个抬眼杀到你心里。
开机那天我在现场蹲路透,林夏裹着苏明月的戏服走出来,裙摆绣了暗金线,走一步闪一下,像把月光揉进布料。
她冲陈添祥喊“三叔”,声音脆生生的,导演立刻喊保一条——这俩人第一场对手戏就是祠堂对峙,陈添祥把台词压成气音,林夏的眼泪没落下来,先让观众屏住呼吸。
旁边道具老师小声说,这套戏服做了七版,预算够拍半部小成本网剧。
红果这次玩得更野,直接上了互动剧。
我试玩demo,点“帮三叔挡刀”和“冷眼旁观”,两条线五分钟就分叉到两种结局。
平台数据师偷偷透露,测试用户平均刷了三遍,就为看纪墨寒会不会黑化。
广告商闻着味儿就来了,美妆品牌把口红色号命名成“墨寒绛”,饮品联名做了“遇叔先喝”限定杯,招商8000万听着吓人,其实品牌图的是观众肯为一句台词下单的疯劲儿。
别以为听花岛只会割韭菜。
他们跑去晋江签小说约,让原著编剧亲自扩写支线,把容遇和纪墨寒的少年旧事补全。
我瞄过试读章节,三叔原来十四岁就敢在雪夜跪祠堂,只为给容遇求一碗姜汤。
这哪是短剧,分明是套娃式造梦——你看完剧去刷小说,小说里埋的彩蛋又勾你回剧里找镜头,循环往复,流量直接焊死在IP上。
横店现在流行一句话:得“太奶奶”者得天下。
隔壁剧组把原本的古偶改成强节奏宅斗,演员连夜练眼神杀;摄影指导研究4K HDR怎么把眼泪拍出钻石感;连群演都在练“跪得好看”,万一被剪进互动支线呢?
我蹲片场时,听见副导演打电话吼“今天不拍出40亿的眼神,全体别收工”,笑死,卷成这样,观众哪舍得快进。
最绝的是商标布局。
听花岛把“太奶奶”从文具签到袜子,连宠物围巾都没放过。
我给我家猫买了条同款刺绣围脖,它戴着像下一秒就要去继承家产。
朋友调侃:现在追剧不仅要肝时间,还得肝钱包。
我回她,你不懂,这叫沉浸式养叔,给纪墨寒打钱,就是给少女时代的自己补一张回程票。
所以别问第三季能不能破40亿,现在的问题是,你准备好为哪句台词氪金?
来源:博学的漂流瓶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