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想去挤旅游景点,又怕和爸妈坐在一起尬聊,想搞点“团圆”新节目,那么这部国产合家欢,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今年国庆连着中秋节,一共休八天,乌鸦早早计划了带孩子回趟老家。
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想去挤旅游景点,又怕和爸妈坐在一起尬聊,想搞点“团圆”新节目,那么这部国产合家欢,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它让你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哭哭笑,笑笑哭:
《浪浪人生》
上世纪90年代末,某沿海小镇。
年近半百的黄荣发突然归来,打破了小镇的平静。
他可是个镇上的名人,年轻时体力好、爱折腾,是龙舟队的扛把子,呼风唤雨的“大哥”。
几年前,有开发商看中了小镇海边的一块地,黄荣发嗅到商机,在海边建起了一座加油站。
同村的兄弟见了,纷纷要求入股,黄荣发也讲义气,带着兄弟们一起搞事业致富…
谁料没过多久,开放商跑了,加油站生意一落千丈,兄弟们眼看要亏钱,又纷纷要撤股。
老黄只好独自背下债务,为了多搞点钱,他跑到外地做海员,四年没回家…
而这一次,黄荣发到底是回来了,只不过身体多了些变化:脸黑了,头发白了,还坐上了轮椅…
医生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双腿无力,需要做康复训练,才能重新站起来。
黄荣发的归来,内心最受冲击的,是他的小儿子黄远达。
在黄远达眼中,这个亲爹不太行。
这些年他一个人在外面打拼,父子俩早就生疏了…
况且家里本来就挺困难,他现在瘸了,回家治病,不是给家里增加负担嘛?
饭桌上,黄远达满脸写着不高兴,不想多看父亲一眼…
偏偏这时候,母亲还嘱咐他:你爹就住你那屋,你晚上负责照顾他!
什么?独立空间被侵占,还要伺候他大小便?
黄远达感觉天都要塌了…
而他还不知道,父亲的瘸腿还只是个开始,整个家庭将面临着更大的风浪…
9月30日上映的《浪浪人生》,是国庆档唯一部家庭喜剧。
一看演员阵容,就已经想笑了,这是全员喜剧人啊:黄渤、范丞丞、殷桃、李嘉琦、常远…
电影改编自蔡崇达的非虚构作品《皮囊》,讲述东南沿海小镇的一个五口之家,用幽默和“疯癫”面对生活逆境的故事。
《皮囊》是2014年的爆款书,豆瓣7.5分,口碑不俗。
我前几年读过,特别喜欢里面关于家庭的讲述,细腻的文字里饱含着作者对家人的情感。
书中对中国式家庭的剖析,对亲情和人生的思考,让很多读者深有共鸣。
当时,韩寒和刘德华都为作品写序推荐。
有意思的是,多年后,韩寒亲自担任了改编电影的监制,而刘德华也在片中客串,这对书粉来说,是彩蛋一般的存在。
电影没有拘泥于原著沉重的基调,整体看下来,是轻松幽默,是有笑有泪,隽永而温暖。
有网友评论:没想到笑着笑着就哭了,还哭掉了一包纸巾…
韩寒式的幽默感和蔡崇达的人生哲学,巧妙融合,形成了影片特有的,用喜剧包裹现实悲欢的独特质感。
这些笑点不是装疯卖傻,不是段子堆积,而是来自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物。
比如,黄爸不想花钱在医院做康复训练,他觉得锻炼谁不会啊?自己在家就能操作…
他把吊环拴在房梁上,天天抓着练站立,还用旧椅子、旧羽毛球拍改造成学步车,艰难挪动…
更离谱的是,还把妈妈的缝纫机改成了自行车,一边喊疼,一边拼命蹬…
而为了帮助黄爸早日站起来,一家人也各出“奇招”。
姐姐临时学起了针灸,但搞反了左右,亲爹变成了试验田;
年近九十的阿太,则神色淡定地用古法火灸…
看着靠谱?好家伙,黄爸直接烫得直立行走了…
一番折腾,去医院复诊,黄爸坚持向医生展现“医学奇迹”和“我又可以了”…
没想到,硬气不过5秒,扑腾就给医生跪下了…
不得不说,这副“讳疾忌医”的滑稽腔调,太典型了!
有网友说:我爷奶就这样!有病坚持不肯去医院,疼得满头汗,但我知道,他们是怕花钱,他们那代人太能吃苦了,生病就是靠硬扛。
高级的喜剧,一定包裹着悲剧的内核。
电影里的黄爸,就像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年纪越大反而越犟。明明身体拉了警报,却偏偏跟现代医学较劲。
他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贡献了足够的笑料,可笑着笑着,我们品出了一丝心酸。
这份固执,或许是他对抗岁月流逝、拒绝成为家庭负累的笨拙方式。
而家人们配合他的“瞎折腾”,也是她们在“无能为力”之时,能给黄爸的最坚韧、最温柔的承托。
《浪浪人生》始终用一副举重若轻的喜剧面孔,表现滨海小镇一个普通家庭,在面对困境时的鲜活群像。
不得不说,这一家子的相处和彼此支持,真实而接地气,看得我非常治愈。
他们没有天赋加持,没有豪门背景,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普通人,却个个生动、都有高光。
看前文你可能也猜到了,黄爸的个性,固执倔强,吃了很多苦头,却极少抱怨。
他有不少缺点,也有很多坚持,他讲义气有担当,在他的价值观里,病可以不治,钱必须要还…
他也不善表达,明明心里关心孩子们,表现在行动上,却是开些尴尬的玩笑,比如想拥抱儿子,却要先装作给儿子的后背掸去灰尘…
但他会悄悄修好儿子的钢笔,会在儿子遇到危险时,挡在他前面,还会偷偷把儿子写的文章打印出来,帮他投稿…
他的爱,仿佛与儿子的世界存在一种温柔的时差。他的表达方式,像一套生疏的密码,总是需要儿子在事后才能恍然大悟地破译。
殷桃饰演的妈妈,并不是传统的贤妻良母。
黄爸不在的日子,她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整座加油站,加油、洗车、养家,事事亲力亲为。
她脾气火爆,嘴上总是不饶人,干活带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
但这份强悍,不过是她的铠甲。
她像极了我妈,每次都一边数落我,一边默默帮我收拾打点一切…
李嘉琦饰演的姐姐,是个攒钱小能手。
她肯吃苦,在服装厂加班加点,还想各种办法变废为宝,这样抠抠搜搜,就为给家里多存点钱。
但男友根本看不到她的优点,反而嫌弃她家境不好,很快抛弃了她…
姐姐虽然难过,但她及时清醒,果断反击:是这个男人配不上她!
生活的贫瘠曾让她遭遇背弃,但家庭的守望与爱,是她永不沉没的陆地。
我想,正是因为她有家庭做坚实的后盾,才有了对渣男说“不”的底气。
最让我惊喜的,是阿太。
这个年近90岁的老太太,文能时时蹦金句,武能摆摊卖香挣钱,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说的就是她这样的。
有一个细节,黄爸被推进手术室那天,一向云淡风轻的阿太,第一次露出了仓促的慌乱。
她跑到妈祖庙,在神像前,无比固执地掷着那副圣筊。
一次,两次…每一次筊杯落地的清响,都牵动着她的心跳。
她以一种近乎天真的执着,非要为家人“求”到一个明确的神谕、一个心安的结果不可。
这不是迷信,而是一位老人用她最熟知的方式,在无常的命运面前,为挚爱的家人争一份确定的庇佑。
顺便说,你敢信,阿太的扮演者,竟然是70后80后的童年女神,刘雪华。
当年她在琼瑶剧里美若天仙,后来又成了宫斗剧里不怒自威的女王,现在65岁,竟然能演90岁老太,只好说,她的可塑性还是太强了!
再说儿子。
这段父子关系的演变,真实得令人动容。
刚开始,儿子嫌弃父亲粗俗,莽撞、固执…
但这场病,让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父亲,观察他是如何努力地活着,全力争取尊严…
他开始理解这个失意的人,理解他背后的时代…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和软弱,原来审判一个人太容易,努力去认识和理解,学会担当,才是困难的,才是真正的成熟。
这就是平日里吵吵闹闹的一家子,也是一起扛事,一起进局子,笑着拍合影的一家子…
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神仙家庭,电影既拍出了普通家庭里琐碎日常的烟火气,也为我们描摹出一幅理想的亲情剪影。
家人是彼此最坚定的灯塔,驱散现实的阴霾。
在这里,所有风雨都能被家遮挡,所有伤口都能被爱治愈。
电影借一家人的故事,拍出了面对人生困境时,普通人的恐惧和挣扎、顽强和英勇…
他们没有超能力,但他们都有自己的方式,与命运抗争。
那是阿太的硬朗坚持: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是父亲的“永远信自己,而不是信命”;
也是母亲说的“死不牛逼,能撑下去才牛逼”…
还是儿子最终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从家人那里学会的:咬紧牙关坚持住,不因为怕风浪,就不出海…
我们都知道,人生比电影难多了。
余华曾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这年头,谁没有经历过低谷,谁没有试过自我否定,谁没有在以为好不容易站起来的时候,又被一个浪干趴下…
但人生啊,就是关关难过关关过。
坦然面对、咬牙坚持,就算一事无成,也是值得的人生。
因为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