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一套还没播,铁路公安先松了口气——《南来北往》把乘警日常拍成了“纪录片”,我却盯着弹幕里那句“原来火车上的小偷真靠脚臭认同行”笑到暂停。
央视一套还没播,铁路公安先松了口气——《南来北往》把乘警日常拍成了“纪录片”,我却盯着弹幕里那句“原来火车上的小偷真靠脚臭认同行”笑到暂停。
去年十二月杀青,现在还在机房熬颜色,听说剪到第三版,专家仍嫌站台戏“不够味儿”。
导演干脆把老乘警的汗渍制服借来挂片场,让演员闻味找感觉,结果男一号第一天就熏到台词打结。
我刷到路透,最上头的是一场追贼戏。
贼跑,警追,绿皮车过道窄得只能侧身。
演员一脚踩到泡面桶,滑出去两米远,镜头没停,他顺势把贼摁进下铺。
那条下面点赞最高的评论是“这跤摔得比剧本真”。
铁路公安的微信群里也在转,有人甩出一张1998年的执勤笔记:冬天帮旅客找孩子,脚底踩穿胶鞋,袜子冻在地板上。
下面一排“+1”,全是老乘警在晒自己当年被泡面烫、被鸡爪戳、被鸡粪熏的奇葩现场。
剧还没播,他们先集体回忆杀。
我纳闷,国产行业剧总爱把制服拍成婚纱,亮得晃眼。
这次剧组把“脏”留住了:领口的黄、帽檐的灰、皮带裂开的毛边。
道具组说,为了那圈汗碱,他们拿茶水、酱油、苏打水轮流泡了三天,晒了七遍,才晒出“老油味”。
更离谱的是,男二号练反扒,真去客运站蹲了半个月。
最后那天,他顺手帮民警摁了个割包的小偷,笔录签完才想起自己只是演员。
派出所给他发了张奖状,他带回剧组挂墙上,天天提醒自己“别演英雄,演个人”。
我追预告,最戳的是一句台词:“车上没人真傻,只是大家都太累,懒得防。
”瞬间想起自己春运挤硬座,手机塞袜子里睡死过去的经历。
原来我们交给陌生人的那点信任,被编剧翻出来做成了戏眼。
剧还没上,#绿皮车生存学#先火了。
网友晒图:泡面盖当手机支架、塑料袋套脚防踩屎、尿素袋塞行李架。
每一条下面都跟着“求拍成番外”。
导演偷偷点赞,说第二季干脆不要剧本,直接让旅客投稿。
我算了下,从杀青到排播,不到四个月,后期天天通宵。
调色师发朋友圈:一条三分钟追车戏,车灯颜色改了十八次,只为还原凌晨三点南京西站的暗黄。
下面有人回“至于吗”,他甩回一张老照片——当年站台就那两盏钠灯,照得人像黄疸。
所以当我看到“十四五重点”五个字,没觉得高大上,只想到那盏灯、那桶泡面、那味汗碱。
官方把项目写进规划,观众把记忆提前翻包。
剧好不好播了再说,至少他们把“人味”留住了。
火车终究要进站,故事也总要收场。
可我知道,等开播那天,会有无数双眼睛在找自己——找当年挤在过道里打盹的自己,找把钱包塞进棉鞋里的自己,找那个累到懒得防却一路平安到家的自己。
只要这一幕对上,剧就赢了,我们也跟着赢一次。
来源:儒雅雪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