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爽剧”两个字,听起来像免死金牌,观众一边骂狗血,一边把进度条拉到凌晨三点。
“爽剧”两个字,听起来像免死金牌,观众一边骂狗血,一边把进度条拉到凌晨三点。
《灼灼韶华》就这么干完了40集,卫视收视率0.78%,不上不下,像班级里那个永远坐第四排的中等生;可到了腾讯视频,它突然变身学霸,12亿播放量,65%的人不到30岁——数据把遮羞布掀了:电视端是爸妈的,手机端才是 ours。
先别急着嘲笑“浮夸”。
导演王骏晔自己认了:就是往传奇里撒味精。
编剧补刀,说原本小说里的商战像满汉全席,拍出来只剩麻辣烫,30分钟被剪得躺进DVD彩蛋。
一句话,想吃饱得加钱。
观众骂“转折硬”,制作方干脆卖未删减版,算盘珠子蹦脸上:争议也是生产力。
孙怡靠这张“美强惨”的脸,拿下国剧盛典“突破”提名;黄爱玲演的恶婆婆被专家写进教材,表面风平浪静,眼角全是刀;李勤勤的市井毒妇被批“太吵”,她回怼“菜市口本来就没消音”。
老戏骨和流量花同框,豆瓣从6.5滑到5.9,评分像自由落体,却神奇地把原著小说销量抬高300%。
出版方连夜加印,IP宇宙提上日程——原来骂声也能折现。
最有趣的分裂在三线城市:42%的收视贡献,说明“狗血+快节奏”在县城真香。
大屏看爸妈抹泪,小屏看弹幕狂欢,同一部剧,两种人生。
有人吐槽“民国商战像过家家”,也有人爽到“一天连追十集,比短视频带劲”。
圈层化时代,没有统一答案,只有精准投喂。
所以,下次遇到“悬浮”热搜,别急着翻白眼。
数据不会说谎:电视端的中等生,手机端的优等生,同时存在。
观众要的不是真实,是那一刻的爽点刚好戳中。
至于被剪掉的30分钟能不能翻盘?
等DVD出来,自然有人二刷三刷,边骂边贡献新的12亿。
来源:梦幻钢笔E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