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年代剧《灼灼韶华》刚开播就引发热议,观众没夸“大女主开挂”,反倒揪着中药世家的褚韶华不放,这个民国乱世里,从家破人亡的烂泥里一步步爬起来的女人,藏着太多人没说出口的坚韧。
央视年代剧《灼灼韶华》刚开播就引发热议,观众没夸“大女主开挂”,反倒揪着中药世家的褚韶华不放,这个民国乱世里,从家破人亡的烂泥里一步步爬起来的女人,藏着太多人没说出口的坚韧。
我看剧时最先注意到的,是褚韶华咽苦楚的模样。
她出身中药世家,家里的迟春堂本是生计依靠,可哥哥褚韶中没经营本事,还被人骗着买了大批假药材,欠下一堆外债。
刚看她拿自己的彩礼填哥哥窟窿时,我本来想骂她太傻,可转念一想,民国那时候,女人想保住家族仅存的产业,好像也没别的选。
嫁进陈家后,婆婆总拿“用彩礼还债”说事,处处刁难她,好在丈夫陈大顺护着她,还让她去药店帮工,她才算有机会施展本事,把陈家药材生意做活,甚至开了分店。
可好日子没几天,陈大顺和公公就染瘟疫走了,婆家立刻变了脸,婆婆和小叔子陈二顺联合族人,把她攒下的一切都夺了去,还把她赶回老家。
没哭天抢地,也没怨天尤人,褚韶华就那么默默回了老家,如此看来,她咽下的不是苦水,是往后立足的底气。
民国女性大多得依附家族或丈夫生存,她的隐忍从不是懦弱,是在绝境里给自己留的余地,与其把力气花在抱怨上,不如攒着谋出路。
咽下苦楚只是第一步,生活从不会因为隐忍就手下留情,褚韶华在老家重新起步,想开家药铺养活自己。
没钱没靠山,她就当掉所有首饰,又挨家商行去贷款,好不容易凑够本钱开起华顺药铺,生意刚有起色,麻烦又找上门。
陈二顺败光家产,想来抢她的铺子,被拒后竟偷偷下药,偏偏那天土匪也来洗劫,混乱里,女儿萱萱没了,药铺被抢空,陈二顺也死了。
看到这里我以为她要垮了,毕竟人活着的念想都没了,可她就坐在空荡荡的铺子里哭了一夜,第二天擦干眼泪,揣着仅剩的钱去了上海。
这让我想起杨绛先生说的,假装坚强久了就真坚强了,褚韶华大概就是这样,并非她愿意扛,是生活没给她逃的余地。
民国战乱年代,一个丧女的寡妇想活下去有多难?可她没被击垮,这份扛劲,比任何光环都动人。
在上海的日子,才真正让褚韶华活成了自己的靠山,她先找了份百货公司的工作,凭销售本事,两个月就被破格提为部长助理。
闻氏大药房的创始人看中她的能力,直接开出一成股份请她当经理,几年下来,她和药房的名气都传遍了上海。
剧里有个对比特别戳人,她的发小康二妞,一辈子都在找依靠,先是被男人骗去北京卖进妓院,被褚韶华救下后去上海当影星,却还想着嫁豪门。
豪门看不上她,她又跟黑帮头子谈恋爱,最后被人卷走积蓄抛弃。
搞不清为啥有人总想着靠别人,民国另一个女企业家董竹君不也这样?丧夫后带着孩子闯上海,从没靠过谁,照样把生意做起来。
褚韶华后来回忆说,自己就是熬着挺着才走到今天,没什么好怕的,因为命运握在自己手里,很显然,这话戳中了要害。
依赖别人终究是无根的浮萍,就像站在树上的鸟,真能依靠的从来不是树枝,是自己的翅膀,追完这部剧我才明白,为啥说从不喊疼的女人不容小觑。
褚韶华的“不喊疼”,不是麻木,是把疼痛变成了拔节生长的养分,她没等来谁的拯救,却靠自己在乱世里站稳了脚跟。
这大概就是《灼灼韶华》最打动人的地方,它没给女主开金手指,只讲了一个女人在苦难里的真实成长。
毫无疑问,女人最美的姿态从不是被谁守护,是活成自己的屋檐,褚韶华用一生证明,那些咽下去的苦、扛起来的难,最终都会变成托举自己的力量。
来源:史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