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看过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吗?如果你喜欢那部电影,或许可以去看一看张黎导演的48集战争大剧《四十九日·祭》。
梦中秦淮,温柔乡、销金帐,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眼下金陵,万人冢、修罗场,马革裹尸、勇士断肠!
你看过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吗?如果你喜欢那部电影,或许可以去看一看张黎导演的48集战争大剧《四十九日·祭》。
这部剧也改编自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可以称为电影版的扩充,它将视角放在1937年南京沦陷后的49天中。
剧中没有描述惨烈的战场搏杀,也没有重复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苦难叙事,反而用最朴实的语言、向你讲述着这49天内南京城内所遭遇的一切血腥残酷。
血淋淋的事实被展现在眼前,比任何方式都要震撼心灵!因为真正的现实,远比这还残忍得多!
故事从南京被攻陷的前一个礼拜开始。虽然战争的阴影已近在咫尺,但彼时的南京依旧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女学生们在校园里嬉笑打闹,秦淮河的女子们在“藏玉楼”里迎来送往,整个城市似乎还保持着一丝宁静。
直到日本军队攻入南京,南京街头充满了逃难的人群,惊恐的叫喊声和枪炮声交织在一起。
房屋被炮火炸毁,街道上到处都是倒塌的建筑和燃烧的残骸,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
而那座位于南京市中心的教堂--圣马德伦教堂,成为了逃难者的避风港。
十来个女学生和一群秦淮河女子殊途同归,但却在生死面前聚在了一起。
彼时的教堂,成为她们暂时的避难所。紧接着,许多男人也因为各种原因进入了教堂。
但这个“安全区”并不安全。教堂外,日军肆无忌惮地屠杀,尸体堆积如山。
他们还在寻找各种借口进入教堂,妄想在教堂的后院填埋尸体、掩盖罪证。
为此,国际安全区的组织者们想尽办法解救被困的难民,却屡屡失败。
身处庇护所内的教父和女学生们,天真地相信着这个美国人建的教堂可以保护他们免受战火的侵袭。
但法比(张嘉译饰演的伪教父)知道,所谓的安全区其实一点都不安全。
他每天出去寻找物资,看到的只有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因此,他努力劝说大家提高警惕,但大家并不相信平时吊儿郎当的他。
而“藏玉楼”中那群每天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妓女,却是活得最明白的一群人。她们明白,战争面前,多活一天都是赚的。
在这49天里,教堂里的每一个人,一次次的求生、抵抗、毁灭、复活。
教堂里的男人们,为了保护藏在阁楼和地窖中的女人,奋不顾身地与敌人抗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而女人们或者选择了有尊严地死去,或者进行了最壮烈的抵抗。
在生死面前,那些曾懦弱的人,变成了勇士;曾迷失的人,找到了方向;曾虚无的人,得到了收获;曾有罪的人,完成了救赎……
《金陵十三钗》中用大量笔墨来描写女性角色,而《四十九日·祭》则更加细致地描写了每个人的变化。
爱喝酒、爱赌博、耍贫嘴、不信神的伪神父法比;貌似风流,实则有风骨的风尘女子玉墨;
怨恨父亲的性情阴郁的少女书娟;浪漫的国军少尉狙击手戴涛;阎王躲着走的四川老兵油子李全友……
他们因为日军屠城捆绑在一起,不管情愿与否、无论职业如何、在侵略者面前,他们都要共同面对死亡。
剧中,小宋佳饰演的女主角玉墨,人物设定发生了变化,她不再是那个接受过教育的秦淮女子,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妓女。
她没有受过教育,也不会英语,但她不信命!面对战争,她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坚韧和勇气。
胡歌饰演的戴涛,是一个国军上尉,在战火中英勇奋战,保护着南京的百姓。
他带领着不足三十人的队伍与日军周旋,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教堂的安全、保护着身后的人们。
但他在28集就牺牲了。在教堂外的一次突袭中,戴涛受了重伤,被迫躲在地窖中,昏迷中他还在想着如何保护大家。
而他和玉墨之间那种朦胧的感情,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珍贵。玉墨守在他的身边,喂他喝水,给他包扎伤口。
戴涛虚弱地对她说:“我记得你在钟楼上跟我说过,要是能在巷子里再听到有卖烟卷儿的声音,那就说明太平时光又回来了。”
玉墨点点头,眼中满是泪水,但他心中的太平时光并没有回来。
戴涛意识到自己活不下去了,他不愿连累大家,用一片灯泡的碎玻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弥留之际,他想起曾经和玉墨跳的舞,那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如果是太平时光,他就能好好和玉墨再跳一支舞了,可那个时代,连明天的太阳都是奢求,何谈跳舞?
戴教官的壮烈让人有些不忍看。但其实不止戴教官,那个时代还有很多人壮烈牺牲。
我们谁都没亲历过那场劫难,我们谁都没法知道在那个时代,他们真正经历的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表示,这部剧全程是咬着牙看完的,而看完的最大感受就是生气、愤怒。
但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人性与战争的残酷就是如此真实!
昭昭前事!血与泪永远无法忘记!!
导演曾直言,“南京大屠杀是一场人为的灾难,因此《四十九日·祭》不能算作战争片,而应该是灾难片。”
至于制作这部剧的初衷,并不是让我们带着民族的恨活下去,而是让我们记住中国最黑暗的那段历史,这是每一个流着中华民族血液的人,毕生都不该忘的!
来源:小畦聊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