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守护者们》首播收视全国第2!张一山分饰三角,这谍战剧让人熬夜追更。龙套演员冒充密码专家,旗袍美人暗藏多重身份,一场"演中演"的谍海迷局正在上海滩惊心上演。
《守护者们》首播收视全国第2!张一山分饰三角,这谍战剧让人熬夜追更。龙套演员冒充密码专家,旗袍美人暗藏多重身份,一场"演中演"的谍海迷局正在上海滩惊心上演。
9月23日,35集谍战大剧《守护者们》在北京卫视开播,首播即冲上卫视收视榜第2名,平台热度迅速突破3500大关。
这部由张一山、韩东君、张天爱领衔主演的谍战剧,以1940年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龙套演员被迫冒充密码专家,与军统特工联手潜入日军情报机构的惊险故事。
当《潜伏》《悬崖》等经典谍战剧已被观众反复品味多年后,《守护者们》以其创新的剧情设定和饱满的人物塑造,为这一类型剧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少观众看完前两集后直呼:"终于有能追的谍战剧了!"
龙套演员的逆袭:一场阴差阳错的谍海迷局。
《守护者们》的故事开端极具戏剧性。1940年上海,潮声剧团的龙套演员丁一(张一山饰)为生计所迫,接受了一份特殊工作:冒充盲眼密码学专家李约瑟。然而他没想到,这份工作将他卷入了一场生死较量。
军统特工顾仰山(韩东君饰)原本计划说服老同学、真正的密码专家李约瑟弃暗投明,却在争执中意外导致李约瑟身亡。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顾仰山只能"将错就错",胁迫与李约瑟相貌相似的丁一继续扮演这位密码专家,两人共同潜入日军情报机构"梅机关"。
这一设定打破了传统谍战剧的套路。主角并非训练有素的特工,而是一个毫无专业背景的普通演员,只能依靠表演本能和随机应变能力在虎狼环伺的环境中求生。
丁一既要表演盲人密码专家,又要掩饰自己对密码学的一无所知,这种"演中演"的设定为剧情增添了层层悬念。
巧妙的是,剧中有三重身份交织:张一山既要演绎龙套演员丁一,又要扮演密码专家李约瑟,还要表现丁一扮演李约瑟时的状态。三种身份之间的无缝切换,成为该剧一大看点。
创新突破:谍战剧的"反套路"革命。
《守护者们》在多个层面实现了对传统谍战剧的创新突破。显著的是喜剧元素的融入,打破了谍战剧一贯的紧张严肃基调。
丁一作为市井出身的龙套演员,将舞台表演经验运用到真实谍战中,产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的桥段。比如在第一场戏中,面对日本特务的层层试探,丁一凭借急智和演技化险为夷,整个过程既紧张刺激又妙趣横生。这种"谍战+喜剧"的混合风格,为类型剧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制作上,该剧采用了电影级的拍摄手法。导演杨文军曾表示,该剧在服化道上运用暖色调传递情感温度,并融入一镜到底等电影拍摄手法增强节奏感与代入感。
尤其是码头和巡捕房大战的重头戏,运用从高到低、从室内到街道的复杂运镜,营造出强烈的沉浸感。
该剧还跳出了"金手指"和"工具人"的固定模式,塑造了丁一、顾仰山、冼碧云三个不同背景的人物之间互相协助支撑的三角形循环关系。每个角色都有独立的成长弧光,而非单纯服务于主角。
张一山分饰三角,韩东君张天爱亮点频出。
张一山在《守护者们》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他成功塑造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形象:癫狂天才李约瑟、活泼龙套丁一、以及丁一扮演的李约瑟。
为演好盲人密码专家,张一山提前到盲人学校采风,提炼出用拐杖敲击回声判断距离的表演细节。在表现丁一扮演李约瑟的戏份时,他通过微妙的眼神和表情变化,展现角色内心的紧张与表面的镇定之间的反差。这种层次分明的表演,成功摆脱了观众对他早年喜剧角色的印象。
韩东君饰演的顾仰山则颠覆了传统特工形象。他出身豪门,留洋归来,既有特工的冷静果敢,又带着富家公子的傲气与单纯。
剧中,他出手阔绰,用金条和剧院"收买"丁一和冼碧云的合作,这种设定既新鲜又符合人物背景。
张天爱饰演的冼碧云更是令人惊艳。表面上是风情万种的剧团老板,实则是身份复杂的地下工作者。多套旗袍造型展现了她优雅的气质,而面对危机时的沉着果断又彰显了角色内心的强大。
特别是在武田搜查剧团时,她从容周旋,将丁一等人藏在道具树中推上舞台,充分展现了角色的智慧与胆识。
细节还原与时代氛围的营造。
《守护者们》在制作上的用心可见一斑。为还原1940年代上海的氛围,制作团队手工制作了1000多套服装,采用手工彩染、燕尾、花孔等西装定制工艺,细致呈现了时代的审美特征。
剧中场景设计也极具匠心。日军研究所的冷灰色调与外滩租界的霓虹光影形成强烈对比,隐喻着光明与黑暗的角力。而通过《申报》头条、外滩钟声等时代符号的巧妙融入,剧集成功构建了真实的历史语境。
对密码学细节的考据更是该剧一大亮点。从恩尼格玛密码机的操作演示,到李约瑟遗留手稿中的数学公式,甚至日军密码本封面的樱花纹样,都经过专业顾问指导。这种对专业细节的尊重,增强了剧情的可信度与沉浸感。
导演的视听语言同样可圈可点。特写镜头的大量运用,将人物微表情与密码机按键声交织成心理惊悚的变奏曲。而当丁一最终破解日军"紫密"系统时,镜头切换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新闻画面,这种时空对话的蒙太奇手法,将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紧密相连。
《守护者们》的成功,在于它平衡了创新与传统的关系。既保持了谍战剧固有的智力博弈与悬疑氛围,又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与视角。
这部剧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对"小人物成为英雄"这一主题的深刻诠释。丁一从只顾生计的龙套演员,到逐渐觉醒民族意识,最终成长为真正的"守护者",这一过程展现的是平凡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抉择与担当。
正如剧中所言:"戏外或许是'小人物',但在革命的舞台上没有小角色"。这种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对家国情怀的呼唤,正是《守护者们》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深层原因。
读者朋友们,你们是否已经观看了《守护者们》?对于张一山一人分饰多角的表演有何评价?你认为这部剧能否成为新的谍战经典?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剧感受!
来源:丽丽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