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晃这么多年,青岛小楼里江德福安杰俩人还吵着呢,锅碗瓢盆的声音就没停过,电视剧一遍遍放,弹幕里全是羡慕他俩的神仙日子,可谁还记得江德福有个叫张桂兰的前头媳妇,一个农村的,脸都没露过,名字也是别人提一嘴,这人的命就跟一张旧纸似的,好像就定格在犯错那件事上了。
一晃这么多年,青岛小楼里江德福安杰俩人还吵着呢,锅碗瓢盆的声音就没停过,电视剧一遍遍放,弹幕里全是羡慕他俩的神仙日子,可谁还记得江德福有个叫张桂兰的前头媳妇,一个农村的,脸都没露过,名字也是别人提一嘴,这人的命就跟一张旧纸似的,好像就定格在犯错那件事上了。
好多人都在那儿猜,要是张桂兰没跟江德福的二哥出那事,江德福会不会也把她接到城里,住上那种有电灯自来水的小洋楼,天天吃白米饭,其实你仔细扒拉剧情就明白,张桂兰的结局跟她犯不犯错,关系真不大,她那出身,打根儿上就注定是墙外面的人,什么城乡差别,什么阶级,那会儿的人,哪有得选。
张桂兰嫁给江德福,哪是自己乐意的,就是家里包办的,江家图她能干活,她家图江德福有出息,俩人面都没见着就凑一块儿了,婚后没几天,江德福就回部队了,这一走就是好几年,俩人哪有什么感情基础,连信都懒得通一封,张桂兰大字不识一个,江德福也没那闲心给一个不熟的媳妇写信,说白了,这夫妻俩的情分,就剩下一张结婚证,还有一个“江家媳妇”的名头撑着。
有人觉得江德福对安杰那么好,说明他重感情,要是张桂兰没出事他肯定也会对她好,这话听听就行了,他对安杰的好,那是有原因的,安杰是什么人,资本家小姐,有文化,能跟他聊书,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战友来了能摆一桌好菜,两个人从精神到生活都能说到一块去。
你再看张桂兰,她会啥,插秧喂猪,缝缝补补,一张嘴就是家乡话,坐下来聊的全是地里的活,这哪是分开几年的问题,这是两个世界的人,江德福心里门儿清,他从农村出来当兵,拼了命立功当上军官,住进青岛的小洋楼,不就是为了甩掉身上那股土气吗?他一边担心安杰的出身连累自己,一边又在战友面前显摆老婆有文化,让孩子学钢琴,这背后都是他对城里体面生活的渴望,张桂兰就是他最想扔掉的那个过去,就算没出那档子事,他俩也过不到一块儿去。
聊部队的事她听不懂,讲城里的规矩她学不会,要是带她去参加战友家属聚会,人家都穿旗袍说普通话,她往那一站,江德福这面子往哪搁,他好不容易在城里站稳脚跟,可不想让这点农村的印记给毁了。
说回那个年代,五十年代那会儿,农村女人想进城,门儿都没有,户口本就像一堵高墙,把城里乡下隔成两个世界,农村人要进城,要么是军官家属,要么有工作调动,要么有亲戚能投靠,张桂兰哪条都不占,她是江德福的原配,可她想随军,那一层层的审批,她一个没文化没手艺的农村妇女,怎么可能过得了?
没念过书,城里的工厂也进不去,压根没她的地方,江德福就算想帮忙托关系,也得想想对自己的影响,那时候部队里正在整顿包办婚姻,好多军官都跟农村的原配离了,娶了城里的知识女性,江德福要是反着来,非要把农村媳妇接来,不光要被人笑话,以后提干都难。
你看老丁家就知道了,他那个原配王秀娥,也是农村来的,人勤快,啥都听老丁的,可老丁呢,还是嫌她没文化,说话粗,天天想着离婚,后来王秀娥没了,老丁不就赶紧找了葛老师吗,老丁那点心思,其实当时好多军官都有,都想找个城里有文化的媳妇,把农村那个扔在老家,所以张桂兰犯的那个错,正好给了江德福一个台阶下,他不用背着“陈世美”的名声,就能名正言顺地离婚,就算没这事,他也能找别的理由,什么感情不和呀,文化水平差太多呀,那时候军人离婚,这种理由多的是。
再说了,张桂兰自己可能也没那个心气儿非要进城,她在农村过惯了,天亮了下地,天黑了回家,每天就是家长里短那点事,城里对她来说太陌生了,连自来水、电灯都不会用,更别说跟那些干部太太们打交道了,真把她弄进城,她也待不下去,你看江德华刚到城里,不也闹了一堆笑话?
马桶不会用,高跟鞋不会穿,德华还算好的,有江德福和安杰护着,她自己性子也泼辣,有啥说啥,张桂兰不一样,她闷,有事都憋在心里,真要在城里过得不舒坦,最后被逼回农村,估计人就得憋出病来,慢慢就没声了。
《父母爱情》这剧为啥好看,就因为它没藏着掖着那个年代的这堵墙,江德福和安杰的日子过得顺,因为他俩都踩在了时代的浪头上,一个有军功,一个有文化,都是往上走的人,凑一块儿相互拉扯着前进,张桂兰从一开始就在逆水里,她的命跟她清不清白没多大关系,就算没出那件丑事,青岛小洋楼的女主人也轮不到她,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江德福按月寄点生活费,她守着老家的破房子,偶尔在报纸上看到前头男人的名字,看着安杰生的那些孩子一个个长大,然后自己就在某个角落里悄无声息地被忘了。
张桂兰的故事,其实就是那个年代好多农村女人的影子,没法说话,没得选,一辈子就拴在男人和那个家里,时代的大车往前开,总有人被甩下来,剧里没说张桂兰是坏人,也没把江德福写成负心汉,它就是告诉你,时代变了,有人跟上了,有人留下了,中间那条沟,不是你努力或者讲道德就能填平的。
后来江昌义跑来认亲,江德福看着这个冒出来的“儿子”,心里想的肯定不光是张桂兰那点事,还有那个他再也回不去的农村,那时候的张桂兰,可能还在老家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偶尔也会想起那个去当兵再也没回来的男人,想起自己这辈子唯一出格的一件事,叹口气,转身又去喂猪干活了,人这一辈子,哪有那么多“如果”,不就是认命吗,这剧动人的地方,不光是江德福和安杰的爱情,更是把张桂兰这种没声音的人的命也摆了出来,没给她镜头,没给她台词,可她就在那儿,这才是这剧最深的地方。
来源:橘子味的小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