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郑晓龙把三金影后周冬雨塞进配角位置,让宋茜扛女主大旗,这一手操作把“反套路”写在脸上。
影后给流量当陪衬,郑晓龙在赌观众记性差。
郑晓龙把三金影后周冬雨塞进配角位置,让宋茜扛女主大旗,这一手操作把“反套路”写在脸上。
业内都知道,电视剧评级先看女主扛剧能力,周冬雨在电影圈再风光,在电视圈没有收视基本盘。
剧组公开信息显示,周冬雨戏份浓缩到十二集以内,却拿走全剧最高片酬档位——这不是友情客串,是精准商业计算。
片方用影后的名字压住金融反腐题材的冷感,把观众的好奇心勾到最高点,再用宋茜的流量把广告和招商填满。
算盘打得响,风险也摆在台面:宋茜过去两部上星剧收视浮动超过0.8,只要这次跌下及格线,周冬雨再强的演技也救不回大盘。
郭京飞当男主是安全系数最高的选择。
他过往七部现实主义题材剧集,收视底盘稳定在1.5以上,网络热度不算爆,但从不失手。
郑晓龙用郭京飞托底,再把周冬雨剪成高光彩蛋,等于给宋茜配了两层保险。
剧组训练表流出,宋茜每天上午跟表演指导对词三小时,下午跟金融顾问背专业术语,晚上加练哭戏,连续四十五天无休息。
这种强度在偶像剧演员中罕见,说明片方清楚宋茜的演技争议是最大雷点,必须在开播前把可提升的空间全部挤压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剧的编剧团队来自《人民的名义》,他们最擅长写群像,不擅长写大女主。
剧本结构里,真正的大男主是金融调查组长,郭京飞的角色。
女主的定位是卷入漩涡的财经记者,成长性有限。
让宋茜来演这个角色,意味着她不需要挑全剧大梁,只要演好一个普通人被权力拉扯的层次感,就能过关。
周冬雨演的金融分析师反而是全剧道德灰度最重的人物,出场次数少,但每次出现都改变调查走向。
这种角色设定天然适合电影演员短、狠、准的表演方式,也解释了为什么周冬雨愿意降片酬来演——用十二集的戏换一轮奖项提名,比拍三个月电影划算。
郑晓龙干过更疯狂的事。
当年《芈月传》用方中信演嬴驷,观众最初也骂选角离谱,结果播出后全网真香。
这一次他把宝压在宋茜可塑性上,其实是赌观众对流量演员的容忍度提高了。
数据不会骗人,宋茜在《风起洛阳》里的平均情绪完成度从前作的43分升到68分,进步幅度明显。
剧组现在放出的训练片段,每一条都在强调“宋茜哭了三分钟没停”“宋茜一条过”,这些物料精准戳中观众对流量转型的期待心理。
只要正片能保持训练片段的水准,口碑翻盘就有戏。
影后跟流量同框,本质是市场分层的表现。
电影圈下行,周冬雨需要电视剧热度反哺票房;电视剧上行,宋茜需要正剧刷脸抬咖。
双方各取所需,郑晓龙成了最大中间商。
播出当天,所有人的眼睛都会盯着宋茜的哭戏和周冬雨的眼神,这两个镜头决定这部剧是封神还是翻车。
投资3.2亿的项目,成败全系于两个女演员的十分钟戏。
观众可以骂选儿戏,但资本只认结果。
影后都肯弯腰,如果流量还是没接住,到底要怪谁?
来源:聊点电视剧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