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金茉莉”视听论坛微短剧分论坛成功举办,共探“微短剧+”赋能新价值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6 22:33 2

摘要:2025年9月26日,首届“金茉莉”视听论坛微短剧分论坛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多功能北厅隆重举行。本次微短剧分论坛由江苏省广播电视局主办,以“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为核心主题,旨在搭建一个汇聚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与产业对接的微短剧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探索微短剧跨界融合

2025年9月26日,首届“金茉莉”视听论坛微短剧分论坛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多功能北厅隆重举行。本次微短剧分论坛由江苏省广播电视局主办,以“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为核心主题,旨在搭建一个汇聚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与产业对接的微短剧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探索微短剧跨界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充分激发其作为文化新载体和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巨大潜能。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江苏省网络视听协会会长吴以桥,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专家组成员、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繁星指数”专家组组长陆先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版权保护工委会筹备负责人董年初,浙江省网络视听协会会长常志良,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架构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周苏岳,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方,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二级巡视员张志平,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委员、二级调研员毛志峰,爱奇艺执行总编辑王亮,虎鲸文娱集团、优酷执行总编辑李德顺,红果精品短剧运营负责人王雨彤,番茄小说IP授权制作负责人王邵美怡,苏映影业(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子元以及江苏省优秀微短剧制作团队,14家省级部门和单位悉数到场。嘉宾围绕“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共同探讨内容创新、制作优化、市场趋势与区域协同发展等核心议题。

01 领导致辞:

江苏“微短剧+”多点开花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吴以桥局长首先介绍了当前微短剧发展的态势以及近年来江苏微短剧取得的成绩。2025年伊始,江苏局实施“微短剧+”融合战略,联合12家省级部门和单位开展“微短剧+”主题创作征集推广活动,截至目前已征集项目50多部,打造了“倡廉微短剧”“普法微短剧”“文旅微短剧”等一系列标杆项目。16部苏产微短剧获国家广电总局推优推荐。他提出三个倡议,一是“优”,倡议各方强化责任意识,坚守内容品质与文化使命,开发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精度的优质内容。二是“创”,倡议微短剧从业者进一步拥抱创新创造,用好新技术、新手段,挖掘新题材,找好新角度,开发新样式,反套路反同质,走出一条常新常青之路。三是“融”,倡议各行各业特别是传统行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微短剧,积极参与共创,实现双向赋能、价值共赢。

浙江省网络视听协会会长常志良表示,希望与长三角地区行业力量一同推动行业创新,激发企业活力,为微短剧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长三角地区在微短剧领域大有可为、必有作为,期待同行们进一步加强合作、加深交流,共同谱写微短剧活力迸发、精彩纷呈的新篇章。

02 专家发声:

定义“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繁星指数”专家组组长陆先高结合微短剧审核评优与评测经验,从实践角度阐述了“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的内在逻辑与典型特征。陆先高指出,“微短剧+”的赋能作用并非理论推演,而是微短剧内容生态自身形成和行业引导指导,顺水推舟、顺理成章的局面。他以“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为例,指出其已成为赋能文旅宣传的融合范例,并结合《苏小游之洪武帝玩转新南京》等作品,梳理了精品文旅微短剧在主题立意、内容形态、平台选择、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普遍特点。谈及学法普法,陆先高认为,微短剧在这一领域之所以有很好的赋能效果,是因为可以实现对下沉市场普法需求的精准捕捉,同时创作中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可以改编转化,这将显著增强作品的典型性、现实性,让观众更容易共情和共鸣。此外,他还以《西城无小事》《一梦枕星河》《夫妻的春节》等案例,说明微短剧在赋能媒体融合创新、赋能非遗传播与传统文化传承、赋能品牌宣传等方面的丰富可能与突出优势。他同时指出,微短剧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文艺作品向社会生产力转化,是新的时代特征。《流浪地球》《哪吒2》的成功,已充分展现出产业工业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微短剧+”也要有这样的愿景和胆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原一级巡视员董年初,从宏观政策与行业规范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微短剧产业的“时”与“势”。他指出,行业正处于由“流量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型的关键期,AI 剧将成微短剧下一风口。它技术成熟、成本低、题材广、剧情还原度高,但也面临传统问题及深度伪造、版权确权等新治理难题。必须以强化顶层设计和行业自律为抓手,完善监管体系,并建立健全版权保护机制。他强调,规范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只有构建起一个健康有序的版权生态,才能有效激发创作活力,保障产业的长远未来。他特别提到,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版权保护工委会的筹备,正是为了回应行业关切,通过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优质内容的涌现创造肥沃土壤,从而真正把握住产业发展的大“势”。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周苏岳,分享了技术如何为微短剧产业赋能的洞见。他认为,技术赋能不是噱头,而是提升效率、拓展边界的必由之路。具体而言,在创作端,AI可辅助剧本生成和分镜设计,极大提升创意效率和内容多样性;在制作端,5G云制作能实现跨地域高效协同,缩短制作周期并优化资源配置;在分发和体验端,大数据分析能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而沉浸式视频技术则能显著提升用户的观赏体验。他同时强调,技术是服务于内容的,是手段而非目的。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才是释放最大价值的关键。未来,能够平衡技术创新与内容创作,并将其转化为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参与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共同推动微短剧产业向更高质量、更智能化的方向演进。

03 精品迭出:

三大项目勾勒“微短剧+”新图景

在“微短剧+”战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一批融合了文化内涵与产业价值的精品项目正在加速涌现。本次论坛展示了江苏近年来“微短剧 +”主题创作活动成果,并邀请部分主创团队现场分享了他们在内容创新、产业融合与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倡廉微短剧《万民清碑》的总策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网络产品部主任李曦,系统阐述了该项目的创作初衷、故事亮点与模式创新。团队以省局“微短剧+”主题创作征集推广活动为契机,紧扣江苏独有“跟着微短剧来倡廉”方向,在《万民清碑》创作中践行“五个好”——从好主题、好人物、好节奏、好细节、好宣推五方面发力,打造精品。在产业发展层面,《万民清碑》既是倡廉剧也是文旅剧,通过呈现宿迁新盛街“永禁”碑遗址、融入泗州戏等,助力地方文旅发展。

作为“微短剧+文旅”的深度融合实践,《玉见梁辰鱼》的监制、昆山传媒集团数字传媒公司副总经理阮洋,分享了项目如何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该剧以明代昆曲家梁辰鱼为原型,构建跨越时空的双线叙事,通过轻体量、快节奏的微短剧形式,将历史、昆曲元素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有机交融,实现非遗的真实性记录、原生态复刻、跨时空重生,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艺术创作,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结合线上线下IP开发,如沉浸式剧场、主题景点打卡等,探索“文化+科技+商业”的融合路径,助力非遗传承与文旅经济实现双向赋能。

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重生,我在苏超踢前锋》监制孟庆丰,介绍了这部体育微短剧如何用艺术形式为赛事赋能。为真实还原苏超赛场的热血与激情,剧组多次赴实地勘景,并引入 AIGC 特效技术提升视觉表现力。孟庆丰强调,“重生”只是叙事的引子,作品的核心是传递“全力奔跑,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让每一个“平凡人的拼搏”都被看见、被尊重。该剧的成功实践,也为“微短剧+体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04

行业脑暴:

破解“微短剧+”核心难题

在产业融合加速、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如何构建协同共赢的行业生态,成为“微短剧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次圆桌论坛以“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的价值新引擎为主题,由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方主持,来自法律、文旅、产业、平台等不同领域的嘉宾,围绕行业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微短剧+”行业融合领域,多位嘉宾分享实践成果。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毛志峰,聚焦“微短剧+文旅”领域,介绍了《AI微短剧·美猴王》的成功实践。该微短剧运用AI技术将景点转化为动画片画面,实现剧情与地标资源的深度融合,不仅获央视三次推荐,还取得了全网播放量突破7000万次,综合曝光量达1.8亿次的亮眼成绩。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二级巡视员张志平,针对“微短剧+学法”“微短剧+科普”领域,以江苏法院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现代审判》为例,提出微短剧创作需坚持内容为王与受众导向,依托媒体扩大传播。该作品全网总观看量超1.5 亿,四个案例登上热搜。苏映影业(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子元,在“微短剧+非遗”创作方面,分享了《搬砖吧,大小姐!》的创作思路。作品选取国家级非遗“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为创作背景,以“好看、易传播”为核心,在展现精彩剧情的同时,传递了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平衡了商业看点与价值导向。

在微短剧制作与创新方面,嘉宾们提出多元思路。番茄小说IP授权制作负责人王邵美怡称,IP是短剧重要改编源,番茄小说作为海量文学平台,拥有60余万签约作家、70余万原创作品,大量高流量IP待开发。爱奇艺执行总编辑王亮指出,微短剧本质是“八仙桌上跳芭蕾,螺蛳壳里做道场”,需精准呈现内容,精研叙事。在平台扶持与行业长效发展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举措与探索。红果精品短剧运营负责人王雨彤表示,“果燃计划”为优质项目提供资金扶持和宣发支持,目前已收到海量项目申请。虎鲸文娱集团、优酷执行总编辑李德顺指出,微短剧正从文学故事转向行业故事,变现拓展至广告植入,关键是搭建B、C端高效连接实现产业链共赢,目前该领域仍处于待探索的蓝海。

05 共启未来:

“微短剧+”实现社会效益

与经济效益双赢

通过2025“金茉莉”视听论坛微短剧分论坛,来自微短剧全链路的团队探讨了“微短剧+”在内容、制作、市场等层面的核心议题,充分展示了其作为重要赋能工具,在推动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与区域协同方面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论坛所形成的共识与经验,将为微短剧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与启示,推动这一新兴业态从“出圈”走向“长效”,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道路上持续迈进。

来源:江苏卫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