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种付出之下,是因为心有惦念,早在其中衡量好了价码,这才愿意往其中倾注。
作者:温纾言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孙从战场上回来后,发现自己被国民党利用了。
“自己人打自己人”才是真的让他对信仰破碎了。
事实上,直到小孙对康二妞发火斥责她的时候,大家才真正发现:
原来小孙其实也并不是她的良人。
所谓的良人,从来都不是等来的。
苦等良人的人,从来都等不到自己的良人才是常态。
何况,真正的良人是不会让爱的人苦等的。
前面如此殷切,其实是因为没有得到。
种种付出之下,是因为心有惦念,早在其中衡量好了价码,这才愿意往其中倾注。
人性就是如此。
得不到的时候千好万好,得到之后就会弃如敝履。
无论是田二少,穆子儒,还是如今小孙,夏元,康二妞都心知肚明,他们不是自己的良人,更不会是自己后半生的依靠。
说到底,康二妞不相信任何人。
所以,小孙才会在看到康二妞和男人推杯换盏的时候,在自己心理防线崩塌的时候,如此破防,甚至和二妞撕破脸。
康二妞始终坚信的是:
一个人后半生能够依靠的,唯有自己的和金钱。
二妞总是遇人不淑的原因,其实就在于她从来都受不了孤独,才来都需要一个人和她在一起,一直陪着她。
即便有钱,有名利,有朋友,她却还是想要一个男人陪在自己身边。
从田二少到穆子儒再到夏元,二妞的身边的男人从来就没有断过。
原生家庭只是二妞的一部分原因,但一直在寻求感情代偿才是她总找男人,却总是在男人身上栽跟头的原因。
有一个很知名的论调:
一个女生在婚前花不到自己父亲钱,在之后的两性关系里也很难花到对方的钱。
康二妞总是也是这样。
她每次总是看似得到了一切,总是先在一段关系中得到,然后会以更惨重的代价失去。
爱总是流向不缺爱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涅朵奇卡》中写到:
从小缺爱的人,会疯狂地给不缺爱的人献爱,就好像穷光蛋在给亿万富翁捐款。
对于康二妞来说亦是如此。
爱的流动走向从来都是公平的。
投入夏元的怀抱,其实不是康二妞随波逐流之下做出的选择,而是她在一次又一次对人性和感情的失望之下,做出的最利己的选择。
但终究是狡猾的狐狸斗不过好猎手。
夏元对待康二妞的感情是复杂的。
一方面,他对这个女人确实存了利用之心,但另一方面,他也的确在利用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这个女人。
在飞机轰炸饭馆的时候,是夏元首先把她从废墟里挖出来,保住了她的命。
其实当初在饭桌上谈生意时,二妞主动去抿他伤口的时候,夏元就已经存了念头了。
但在后期教二妞生意的时候,也正是他告诉对方,“除了自己,任何人都不要相信”,在其中心存利用,数次离间她和褚韶华的感情。
康二妞不是在感情上随波逐流,而是在感受上随波逐流,谁在当下能够对她好,她就真的喜欢谁,无论是田二少也好,穆子儒也罢,甚至是后来的夏元,她爱的都不是他们这个人,而是当下对她的好。
活在当下的人得益最多,但同样的,状态也最虚无。
无论是之前在八大胡同还是之前在小伍的那段感情里,康二妞都已经磨光了自己的耐心和爱。
忠于自己和忠于自己的利益,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对于康二妞来说亦是如此。
现在的夏元值不值得爱都不要紧,最要紧的是他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和手段。
夏元的手段高明之处,其实就在于不动声色地离间人心。
她不会在康二妞和褚韶华关系最好的时候说,而是会在二妞每次最脆弱,最动摇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在其中离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有多少看似牢不可破的关系,都是在那些微小的、看似无法撼动的细节中,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商人重利,同样的,最会算计的,也正是人心。
康二妞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做了夏元和褚韶华打擂台的筏子,成为其中的工具人,“背叛”了自己的好姐妹。
一个在感情上也糊涂的人,其实是很容易被人利用的。
更何况,每次二妞被人利用,还都是处在感情的低谷期。
之前陷入绝望的时候,是褚韶华帮助她离开,可之后的险境中,褚韶华却未必能次次都帮她。
事实证明:
一个习惯于绝望的人,比绝望本身更要糟糕。
而二妞正是在习惯于这种绝望后,一直沉沦。
本质上,康二妞的状态一直都在渴求“从良。”
就像是《花魁杜十娘》里的主人公一样,一直想要在青楼等待一个人救她脱离苦海,一直想要等待一个好男人,想要上岸,却越是被困在原地,求而不得,得了业障,被心魔所困。
可正如她的姐妹说的一样:
真正的良人不多,更何况是来青楼寻欢的人,会是什么所谓的良人吗?
康二妞也一样。
她的身体离开了八大胡同,告别了过去,可心却留在了那里。
她总是在嘴上说着自己最相信的是自己,最爱的是自己,可最不相信自己,最不爱自己的人,也是她。
一个真正相信自己,爱自己的人,既可以选择向外求,也可以选择向内求。
可悲的是:
康二妞到后来真的没有心力了,真的像小孙说的那样,一直在随波逐流。
从夏元利用她,用新药方来跟褚韶华打擂台开始,康二妞就已经沦为了一个可悲的工具。
这一生,可悲,可叹。
来源:花语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