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胡子拉碴的王阳蹲在小渔村码头,眼神里没了往日精英剧里的精致感,只剩市井小人物的颓废与警觉 —— 这一开场镜头,就把《围猎》和传统缉毒剧的距离拉开了。作为李少红继《扫毒风暴》后又一缉毒题材力作,这部刚在江苏卫视及流媒体开播的剧,没靠枪战追逐吸睛,反而用 “生活
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当胡子拉碴的王阳蹲在小渔村码头,眼神里没了往日精英剧里的精致感,只剩市井小人物的颓废与警觉 —— 这一开场镜头,就把《围猎》和传统缉毒剧的距离拉开了。作为李少红继《扫毒风暴》后又一缉毒题材力作,这部刚在江苏卫视及流媒体开播的剧,没靠枪战追逐吸睛,反而用 “生活流” 纪实手法,把缉毒警察的琐碎、毒贩的日常揉进剧情,开播就被观众评 “稳如老狗”“细腻如水”。
一、颠覆套路:没有强情节,生活细节里藏着真紧张
《围猎》最打破常规的,是它把缉毒剧从 “强刺激” 拉回 “真生活”。前四集围绕王阳饰演的缉毒警察杨一鹏卧底展开,没有密集的枪战、追车戏码,取而代之的是抽丝剥茧的调查:比如杨一鹏穿着花衬衫、黑背心,操着一口方言混在渔民里打探消息;毒贩不是凶神恶煞的反派模板,而是蹲在路边吃盒饭、跟街坊唠嗑的 “普通人”—— 这种 “毒品藏在日常里” 的刻画,比激烈动作更让人脊背发凉。
剧集的叙事起点更耐品:1 月 25 日,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孩子,在 “两个世界” 降生 —— 缉毒警察伍建国执行任务时,妻子在医院生子;制毒船上的船妇,边往鱼腹藏毒边难产。最终,伍建国为掩护队友牺牲,船妇被毒贩抛入大海灭口,两个孩子(伍安之、多仔)从此成了 “命运对立面的孤儿”。这个镜头切换,没喊一句口号,却把缉毒工作的残酷与毒品对家庭的摧毁,藏进了命运的巧合里。
导演李少红彻底抛弃了《大明宫词》的华丽浪漫,转向贴地气的纪实风:冷色调镜头扫过渔村的潮湿码头、毒贩窝点的昏暗小屋,连海风的腥味、渔民的嘈杂都仿佛能透过屏幕传来;动作戏虽少,却真实得扎心 —— 比如杨一鹏卧底时,为了不暴露身份,连递烟的手势都得模仿渔民的粗糙,这种 “细节见真章” 的处理,让缉毒工作的危险不再是 “演出来的”,而是 “藏在每个日常动作里”。
二、演技炸场:王阳 “腌入味”,老戏骨新生代无短板
《围猎》的演技,从主角到配角都没 “掉链子”,尤其是王阳的颠覆式表演,让人忘了他之前的精英角色。为演好卧底杨一鹏,他留着凌乱长发、蓄起胡茬,穿最普通的花衬衫,连走路都带着渔民的拖沓感 —— 蹲在码头跟人闲聊时,眼神里的警觉藏在颓废下,递烟、倒酒的小动作全是 “市井气”,网友说 “他把卧底演得像真在渔村混了十年,完全没了以前的精英影子”。
年轻演员张宥浩也扛起了 “关键角色”:他饰演的多仔是 “毒二代”,母亲被毒贩害死,被马仔叔救下长大,心地纯良却困在毒品圈子里。前四集里,多仔帮马仔叔运货时的犹豫、看到警察时的慌张、对 “干净生活” 的渴望,被张宥浩演得层次分明 —— 尤其是他攥着衣角沉默的镜头,把 “被环境裹挟的挣扎” 演活了,也让这个 “正邪之间的线人” 成了剧情的核心钩子。
老戏骨们更是 “一出场就带戏”:李成儒饰演的大毒枭,不用凶神恶煞,一个捏碎烟头的动作、一句冷笑着的 “你懂规矩吗”,就透着狠戾;许绍雄的 “笑面虎” 大佬,全程带着温和的笑,却在转身时眼神骤冷,让人不寒而栗;最惊艳的是杨皓宇的马仔叔 —— 这个角色坏习惯满身,却在多仔被毒贩刁难时,悄悄挡在前面,把 “底层小人物的坏与善” 揉在一起,让人想起他在《庆余年》里的 “老黄”,依旧细腻得戳人。就连出场不多的俞灏明,也用金丝眼镜下的 “癫狂眼神”,把高智商制毒师牟森的狡诈演得入木三分。
三、纪实底色:从 “案件” 到 “人”,藏着法制思考与人文关怀
《围猎》的真实感,源于它的 “原著基因”—— 改编自丁一鹤的纪实文学《飓风行动・围猎》,而丁一鹤曾是法制系统工作者,为写这本书 “三年五下广东采访”,坚持 “无一处无出处”,不仅挖案件细节,更关注 “人” 的命运。
这种 “重人文” 的底色,被李少红完美延续:剧里不只讲 “抓毒贩”,更讲缉毒警察的枯燥 —— 杨一鹏卧底时,要日复一日蹲守、跟渔民套近乎,甚至得忍受毒贩的猜忌;也讲毒贩的复杂 —— 比如马仔叔明知运毒犯法,却因 “欠了毒枭人情” 无法脱身,这种 “不是非黑即白” 的刻画,让剧集多了层 “人性深度”。
更难得的是,剧集还抓住了 “后冰毒时代” 的禁毒新特点:涉及 “暗网毒品交易”“新型毒品邮票”,这些与时俱进的内容,让缉毒故事不再停留在 “传统贩毒”,更贴近当下现实。比如剧中提到的 “邮票毒品”,伪装成普通贴纸,藏在文具里,这种 “隐蔽性” 的描写,比直白的 “毒品危害” 说教更有警示意义。
四、观众评价:比《扫毒风暴》更细,24 集无注水 “稳如老狗”
不少观众拿《围猎》和《扫毒风暴》对比,结论是 “各有千秋,但《围猎》更细腻”。如果说《扫毒风暴》靠强情节、大场面抓眼球,《围猎》就是靠 “慢炖” 赢人心 —— 它不用快节奏制造紧张,而是靠 “杨一鹏卧底时的一个眼神”“多仔攥紧的衣角”“毒贩闲聊时的一句暗语”,慢慢把悬念勾出来。
更让观众满意的是 “不注水”:24 集跨度三年,不长不短,既能把 “围猎毒枭” 的全过程讲透,又不会拖沓。有观众说 “现在看缉毒剧,就怕喊口号、凑场面,《围猎》却让我看到了‘人’—— 警察的疲惫、线人的挣扎、反派的无奈,这种真实感比啥都强”。
随着剧情推进,杨一鹏的卧底身份将面临更多考验,多仔会成为正邪争夺的关键,新型毒品 “邮票” 的危害也将逐步显现。但从目前开播的前四集来看,这部《围猎》用 “生活流” 打破了缉毒剧的套路,用细腻的镜头记录下 “黑夜中的追踪”“人性抉择时的颤抖”,确实配得上 “稳如老狗” 的评价 —— 它或许没有那么多 “爆点”,却能让观众在日常细节里,读懂缉毒工作的重量。
来源:第1娱记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