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就送外卖+满街电车?王阳新剧看笑我了,导演越大越糊弄人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6 14:48 1

摘要:刚刚结束的暑期档,有人说,我们见证了一场老导演和新导演的交接仪式。

还真成了大导演翻车季了?

刚刚结束的暑期档,有人说,我们见证了一场老导演和新导演的交接仪式。

陈可辛、管虎、姜文....曾经在影坛叱咤风云的大导演集体翻车,反倒是申奥、扬子这些新生代们拿到了不俗的票房与观众回响。

老一辈的技巧与审美,似乎不管用了?

别说还真是,虽然暑期档过去了,但小荧幕仍在继续厮杀。

而随着又一位大导演新剧翻车,我不得不怀疑,是不是那一批导演们的时代真过去了。

李少红

——《围猎》

《围猎》是由李少红执导的新剧。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李少红是那一辈导演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导演,也因为独特的视角,为观众奉出过《大明宫词》《血色清晨》《橘子红了》等等经典之作。

然而最近几年却急转直下,《大宋宫词》《世间有她》连续翻车,又上综艺因为情商不高沦为火力集中点。

这晚节,已经丢了一半。

到今天,一向专注于女性视角的李少红决定剑走偏锋,竟然拍了一部传统的缉毒题材电视剧。

看完后,我必须说一句:

以后对大导演祛魅了!

作为李少红执导,王阳、张宥浩、俞灏明、杨皓宇主演,还有李成儒、许绍雄、余皑磊等等戏骨作配的新剧。

《围猎》可以说是阵容拉到爆炸。

随随便便出来一个配角,那都是在隔壁剧独当一面的大咖。

当然这一切多半都是奔着导演李少红的面子。

顶着如此豪华的阵容再加上李少红的知名度,《围猎》还没上映就得到两大卫视联播。

然而,声势搞这么大,真实成绩却不尽人意。

收视率第六,被一众电视剧摁在地上摩擦,网播成绩也仅有第七。

按照前十定律来看,《围猎》虽然算不上上线即崩盘,但也只是垫底的水平,前景一片渺茫。

口碑也强不到哪去。

网友的评价几乎都是一句话:

不知所云,难看!

怎么回事,大导演李少红出手,还有叔圈顶流王阳坐镇,怎么就落得个这般下场呢?

连追三集后,得哥分析出了两个致命缺点,每一条都让人看不下去。

第一、叙事主次不分,让人抓不到剧情重点。

第二、置景、道具与时代不符合,处处令人出戏。

不知道是不是很久没有拍犯罪片,这部剧中,李少红总给人一种“想要节奏快,结果用力过猛,成了一团乱麻”的既视感。

剧情开场还算高能。

一群毒贩在海上被海警查到,为了躲避追查,毒贩急中生智,竟然把一名刚刚经历分娩的孕妇推下船。

而海警本着救人第一的原则,首先选择救人,毒贩溜走。

孕妇的孩子被一名胆小的毒贩“马仔叔”收留,取名为“多仔”。

而同时,逮捕他们的缉毒警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留下了一名孤女,名叫“之安”。

多年后,多仔长大为了生活奔走,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了毒品,而之安也通过剧情交代成为了一名警察。

本以为这会是以年轻人为视角,来牵扯出一场延绵20年前的爱恨情仇。

结果,第一集在简单介绍后话锋一转,突然成了家庭伦理片——

马仔叔好吃懒惰捞偏门,多仔一个人打五份工,上演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一扭脸,这40分钟就突然没了。

不是,咱这不是缉毒犯罪剧吗?

怎么突然转到现实主义家庭片了?

接着第二集开场,突然又没有马仔叔和多仔的事儿了,镜头一切又开始介绍毒贩,黑恶势力与警察就像是全新角色悉数进场,刚刚的第一集就好像没有发生过。

然后镜头一会儿拍马仔叔和王阳饰演的卧底“杨一鹏”交涉,一会儿拍多仔与女孩之安粘粘糊糊的爱情,而同时毒贩的私生子“牟森”(俞灏明饰)也在秘密执行交易。

再加上医院里的毒贩老大,二手车场里的小喽啰,警局里的余皑磊....

整部剧突然被炸开了五六条故事线,镜头在几个场景中反复横跳,而因为没有一条清晰的逻辑线,导致每条故事线都相对独立,观感十分困难,胡乱,不知道该关注什么。

最后啪的一声,几条线突然汇合——

看似精彩,实则更像是一团乱麻被强行拧成了一团。

3集,整整120分钟,别说承转起合,别说有什么精彩的情节,就连把故事总结一下都是难事。

而这其中还藏着不少bug,有些甚至让我感到好笑。

比如,毒贩的零售交易竟然是通过外卖。

同城外卖员也不知道送的是啥,装着盒子就满城横窜,最后一不小心摔破了才发现,原来自己送的是一不小心就牢底坐穿的毒品。

不是,这么明目张胆?

把警察当npc呢?

但要说脑洞大开,后面更离谱——

上层毒贩的交易竟然是通过一个畅销游戏,而他们进货的资金,还是用游戏币!

用游戏币买毒品!

毒贩卖完毒品后还都换成了游戏道具?!

这毒贩的游戏瘾到底有多大?

而为了适配上毒贩的智商,警察也不遑多让。

在查到对方id后,先是说“不想打草惊蛇”,于是让懂游戏的男主帮他们查询对方的资料。

结果,前脚刚刚说完不想打草惊蛇,后脚就跟人私聊,面都没见直接送给毒贩一个贵重道具。

不是,谁好人一见面就送钱啊?这不叫打草惊蛇?

而警察在得到毒贩回应后直接懵了,说了一句:

“我该怎么回他?”

不是?你连计划都没想好就跟毒贩打招呼?

这叫“不想打草惊蛇”?

后来的一段情节都给我看笑了。

这个游戏中的毒贩是城内大毒枭的私生子,但大毒枭被抓了,有一批货藏在不为人知的地方。

而大毒枭为了跟儿子交流,就在监狱故意自残,被送到医院后,因为失血过多吸光了整个医院的血库。

再加上大毒枭的血是熊猫血,所以只能现场对外招志愿者。

而群发短信发给游戏毒贩后,他就根据信息来到了父亲所在的医院,借着输血的名义,跟父亲交代完了后事。

你看,大毒枭通过输血跟儿子见最后一面,这逻辑是不是很严谨,剧情是不是很精彩?

但问题是——

直 系 亲 属 之 间 是 不 能 输 血 的 !

这是非常普遍的医学常识,也是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的bug,本来在2010以后的剧中几乎都没人在用了。

没想到李少红仍然乐此不疲。

而从游戏币买毒品,再到直系亲属输血,《围猎》整个剧都透露着上一辈创作者对当下年轻人生活的贫瘠想象。

也是一种完全架空,但不愿意接触地面的高傲。

说到高傲,就不得不提剧中的美术道具。

简直不把观众当人看。

剧中,通缉令有着明确的日期——

2010年1月15日左右。

我查了一下电子日历,也就是当年的阴历12月初一。

12月初啊!大冬天正冷的时候!

而剧中的人物几乎所有人都身穿短袖短裤,还冒着热气,空气中都能闻到汗味儿。

就算是闽南地区也不能热到这个地步吧?

天气的错位还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更离谱的是整个时代的错位。

虽然背景是在2010年初,但剧中的城中小镇,早就已经实现了全民外卖,外卖小哥不仅有齐全的服装、装备,甚至还有延续至今的电子标签。

而“外卖员”也是贯穿整部剧的关键元素。

我又查了一下。

2010年1月某黄外卖还没有,而某蓝也才刚刚建立app上线。

当时连外卖员都没多少人注册,你这小镇就已经全民普及了?

这还只是一点点而已!

男主在网吧当网管,作为一名资深网吧水友,我一看到网吧装备就不淡定了——

好家伙,你2010年就有32寸显示器了?

还是曲面的?!

还是金属键盘+电竞鼠标?

再看窗外,满大街都是新款车。

甚至和主角平行,得到大特写的路人车辆,都是一辆绿牌新能源车……

或许只有一个解释——

男主穿越了……

最后

从剧情的bug,再到随处可见的时空穿帮。

《围猎》整部剧都在表达一件事——

创作者与时代的错位。

这是时代认知的错位,也是才华被赶超的错位。

不管是李少红还是前文的大导演们,在2025年的今天,他们很多人的审美已经不能与当下的消费者达成匹配。

你能看出他们很努力,很牟劲,但表现出来的仍然是短视频中刷过无数次的重复桥段,和自我陶醉的技巧和表达。

就像是1995年是30年前,而不是20年前的第一直觉。

当年一鸣惊人的“新浪潮”,也难免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被拍在沙滩上。

——全文完。

来源:得得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