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妃再拽下去,飞天视后要塌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6 11:11 1

摘要:与此同时,笑和哭在同一张脸上打架,观众能被这种细腻而意外的表演吸引,明确感受到生活把心掀开的瞬间,跟着整颗心都拧在一起,共鸣也就在情理之中。

热依扎是不是被拽妃附体了?

新剧

《灼灼韶华》中,

这一股子浓浓的拽劲儿,被批表演趋于表面,用力过猛。

网友纷纷感叹:飞天视后演技退步。

似乎,拽妃和娘娘这对荧幕内外的好友,在职业生涯都走上同一条路:

技术纯熟,却难掩匠气;一人千角,终似一人——她自己。

飘今天倒不是来挑热依扎刺的,更多是替她可惜。

其实这不是她个人的瓶颈,是内娱剧作工业体系摧毁好演员的缩影罢。

对照一下她的口碑作《山海情》,水花一角的惊艳之处。

被迫嫁人,委屈苦涩,却要在青梅竹马面前强装坚强。

她在笑,眼泪却在狂掉。用乔装坚强演绎脆弱,破碎、自然、生动无比。

与此同时,笑和哭在同一张脸上打架,观众能被这种细腻而意外的表演吸引,明确感受到生活把心掀开的瞬间,跟着整颗心都拧在一起,共鸣也就在情理之中。

但到了《无所畏惧》演一个被丈夫闺蜜同时背叛,职场不顺,独自艰苦创业的律师英子,以及《灼灼韶华》里出身吸血原生家庭,被迫嫁人后积极在夫家创造商业价值的韶华,她的演技就变得浅,且想当然。

这两个同样带有不屈,坚强属性的角色,热依扎复制粘帖了拽妃劲劲的感觉,而且不知不觉加大了拽的力度。

导致角色像一个蓄势待发的小炮仗,总有种别人话没说完呢,热依扎就已经在脑子里自动生成骂人文案的感觉。

《无所畏惧》中英子被领导客户为难后的爆发,面目狰狞。

《灼灼韶华》中面对婆婆为难,翻了一个白眼让民国时代剧秒变狗血韩剧。

角色长期保持备战状态,单一、紧绷,观众就容易看的乏味、累。

再说浅在哪?

《灼灼韶华》有场戏,身价显赫的未来公公上门辞掉她这门落魄的娃娃亲,但她家人死皮赖脸不同意,于是落荒而逃。

韶华追上未来公公的马车,主动退掉订婚信物,表明独立立场,只请求一份工作以自强。

此处,她更着重表现追赶后疲劳的生理反应,但面对上位者,她的需求是自证志向并求取工作,她的肢体语言没体现郑重和认真,甚至有些不合时宜的随意。

明显感觉到,这里对角色状态的理解浅了,表演的丰富度被压缩,侧重放错。

距离《山海情》才短短几年,何以演技口碑会发生如此逆转?

其实热依扎不是演得烂,有些地方还是很出彩的。比如情绪浓厚的爆发戏,她就把握得不错。

成为寡妇后,被小叔子强暴、女儿被杀后,她痛到失声,从魔怔状态到愤起反杀小叔子的表演依然可圈可点。

你会发现,所谓的热依扎演技进入瓶颈,在极端情绪的场景下,“全给”的情景演技依然扛打,但失去了表演的“寸劲”。

和公公聊做生意的主意,唇齿都在用力

一部戏不可能全是高潮戏,与此同时,表演巧妙的创造性没有了, 便会失去灵气感。

所以《甄嬛传》是有毒吗?

除了蔡少芬、蒋欣,大多数人的演技高光就都留在了这剧,再无突破,也有人演技逐渐过火,烧焦。

热依扎本人性格和拽妃挺像,早年,机场穿吊带被骂,她不畏争议直接回怼;未婚生女坦荡自然……她敢爱敢恨,脾气火爆,为人直率,确是本色出演叶澜依。

不过在《山海情》的水花时期,热依扎本来是有机会突破本色的。

期间,她刚好正在经历哺乳期堵奶化脓、针管抽脓血,她形容当时的自己“不得不去面对身体的变化”。身体的脆弱,精神的坚强,再加上当时的她,多少有些自卑敏感。

她在得奖的重要场合,郑重感谢导演选她这个还在背奶期的妈妈出演,感恩月嫂付出,能看出来她当时处在情感细腻丰沛的阶段,助益了水花的演绎塑造。

她在把握水花一角时,少了一些“冲”劲,多了一些内敛。

水花的情绪表达克制内收,许多艰难时刻不是通过爆发表现,而是用沉默、微表情来传递深层的痛苦挣扎和希冀。

但这种突破没能延续,很快又回归本色性格和方法论,演技停滞。

所以,本带着行业期待的好演员为啥都会陷入这种模式?是巧合吗?

你会发现,现在的大女剧很费老公孩子。

《灼灼韶华》复制粘帖了《那年花开月正圆》夫家全挂的悲惨设定,甚至还是pro max版。

韶华为救废柴哥哥嫁给素不相识的大顺,却意外得到一个深情又温柔的丈夫,走上经商之路时,观众就敏锐嗅到了大顺有当年《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周莹的同款暖男老公吴聘那味。

于是开始担心,大顺是否和吴聘一样短命?

大顺抱着韶华爱的魔力转圈圈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果不其然,韶华比周莹还惨

周莹嫁给体弱多病的吴聘,病没要了吴聘的命,却被人毒死。继而周莹还被污蔑和人私通被沉塘,吴聘的遗腹子也因此流产。

这还不够,编剧还让周莹的公公、干爹一并因故去世,把周莹逼上了撑起全家生计的重任,最终才走上女商人的道路。

韶华更惨,丈夫和公公为救人感染瘟疫一并去世。

小叔子为霸占她,对她下药,她躲过去了,但编剧没放过她,安排哥嫂为图其店铺财产,好巧不巧也在同一天对她下药。

当晚,她动弹不得,忍受小叔子对自己的侵犯之余,还眼睁睁看着女儿为救自己被小叔子活活闷死。

她刚在巨大愤怒中把小叔子杀了,还没来得及悲伤,一群土匪又破门而入把她掳走。

得,三重buff全部叠满,当天韶华在编剧的“巧妙”安排下,成功被全世界针对,简直可以竞选近年最惨女主冠军头衔了。

后来,她逃到上海隐姓埋名,为活命,也逐渐走向独立,成为女商人。

最新的剧情是,她终于要和错过了十一年的青梅竹马结婚,结果婚礼前夕,青梅竹马死了。

……

残忍至极。编剧面上在做大女主剧本,实际上却全是虐女情节。

无论是《灼灼韶华》和《那年花开月正圆》,剧情内核都是“夫家全灭→女主逆袭”的机械复制。

本质,都是“唯有斩断所有家庭羁绊才能成功”的厌女逻辑。

全是被编剧驱赶着逼上所谓的独立自主道路的,根本没给她们选择的机会,和真正女性主义提倡的“自主选择”完全背道而驰。

而且镜头表达她们苦难的方式,不是同情的、关怀的,而是猎奇的、展示性的。

要交代情节、呈现痛苦,完全可以用留白、暗示或通过角色事后反应来表现,并不一定要直接、赤裸地展示施暴过程。

女性的苦难被奇观化,是编剧表现大女主“坚强”的工具,这逻辑就很狭隘。

这种套路化剧本,不需要演员细腻的生活化表达,只需要她们调动“愤怒-坚韧-逆袭”的单一情绪谱,逼着演员去“演”、去“发力”,从而加剧了演技的“模式化”。

为了催观众泪下,就要催演员浅化,这怎么不算可惜呢。

复仇女性角色在《甄嬛传》中,演技刚好掐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但后面再被同类型角色反复加固,演技难免模式化、过火化。

就热依扎而言,水花一角,是体验式演绎的成功,但到英子,便逐渐显出套路化的端倪,现在的韶华明显的匠气已开始丢失部分路人缘……

热依扎原本是一个很有避免表演套路化意识的演员。

早在《山海情》时期,她就明确表示,不喜欢在表演时把设计都铺满,更喜欢即兴创作,这样可以避免僵化。

早知如此却依然难逃变味,剧作机制属实毁人。

演员很难改变被行业裹挟,陷入赛道困境的怪圈。

平台和制片方过于依赖已验证成功的“爆款公式”,导致演员一旦在某个赛道跑出来,Ta很可能就被资本牢牢焊死在那个赛道下不来。

一方面,资本追求这种已被市场验证过的类型演员,是为了收益更有保障。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甄嬛传》后,苦难逆袭的大女主模式就和演员高度绑定,《芈月传》芈月《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安家》房似锦《蛮好的人生》胡曼黎,无论古装剧现代剧,都是在逆袭。

《蛮好的人生》胡曼黎被老公抛弃,还丢了工作

久而久之,再好的演员在同一条赛道上被反复训练成一个确定,能交付可靠表演的资深演员时,也丧失了试错空间,成长路径也就被截断了。

另一方面,在宣传上也更省事。

早在《无所畏惧》系列时期,热依扎被冠上“拽妃”营销。

角色类型一致,宣传就能一直打一个点,通过强化演员的某一经典形象唤醒观众记忆。

同时短视频时代需要“高光片段”的传播。直给强烈的情绪戏,比幽微内敛的微表情更抓人,有利于传播。

于是无论从什么层面,像苦难逆袭这种有鲜明标签,更跌宕起伏的赛道,配合“爆发式”演技,在资方眼中自然更吃香。

《灼灼韶华》韶华的初恋未婚夫死了

演员们一方面被动受到资本影响,难转赛道。另一方面,孙俪作为国剧女王的成功案例,无疑是很多演员的效仿目标。

热依扎得飞天奖时台下的孙俪

树立一个色彩鲜明的市场标签,在某一赛道实现市场号召力,对青年演员来讲极其重要。所以并不缺乏演员主动给自己强化标签,主动逮着一类角色演绎、营销。

可不管主动被动,以热依扎为例,我们能清晰看见,单纯追求高效、可靠,演员的演技质感势必不可能被深度挖掘。

对观众来讲,套路的剧情+套路演技的演员,号召力再强也多少有些腻了。

一看到雷佳音,就知道该片有个窝囊废;一看到张译,就知道他又来当警察了……

当行业和演员,都过于追求某种可确定性,什么都一板一眼的,只有从随机才能产生的娱乐性、艺术性、创造性,又从何而来?

对行业而言, 需要更多元化的剧本;对演员而言,需要有一定的成长机会和灵性保留。

对于观众,要的是愿意花心思对上我们口味的各类菜式,而不是把我们过去爱吃的单一味菜品做成预制菜,反复投喂给我们。

来源:柳飘飘了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