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浩存演的忆秦娥,原型是陈彦小说里那个放羊娃,一路唱成“秦腔皇后”。
12月1号晚上,央视一套黄金档要播一部新剧,《主角》。
不是古偶,不是悬疑,是讲唱戏的——秦腔。
预告片里一声吼,嗓子劈叉,弹幕齐刷“头皮发麻”。
有人纳闷:地方戏有啥好看?
别急,这剧把“非遗”俩字拍成了活人。
先说最狠的。
刘浩存演的忆秦娥,原型是陈彦小说里那个放羊娃,一路唱成“秦腔皇后”。
为了不像对口型,小姑娘真去陕西戏曲研究院蹲了三个月,每天压腿喊嗓,嗓子练到出血。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梅坐在旁边一句一句抠,哪句拐弯,哪句要破音,全记下。
拍《游西湖》那场,她穿的那套行头,绣娘手工两个月,金线走一遍,太阳一照像湖面反光,镜头扫过去,弹幕直接“这衣服比流量明星片酬贵”。
再说景。
剧组在西安电影制片厂搭了个1:1的老戏园子,木头梁子全从咸阳拆房市场淘,一块砖带灰都不舍得擦。
张永新导演说:“要的就是那股霉味。
”
拍80年代戏,道具师跑遍宝鸡旧货摊,找出一台14寸黄河牌黑白电视,后壳裂了,用胶水粘,拍出来特写,塑料纹路都带岁月毛边。
观众不用字幕,一闻就知道是童年。
最绝的是“秦腔小课堂”。
每集片尾90秒,主演们不飙演技,改行当老师。
张嘉益端着保温杯,用陕西话讲“黑头”怎么吼,秦海璐拿眉笔在镜子上画脸谱,边画边吐槽:“这眼线比我结婚那天还难。
”
弹幕从“看不懂”变“想学”,有人连夜搜网课,淘宝秦腔面具销量涨了三倍。
当然,也有人泼冷水:年轻人谁听戏?
数据打脸——爱奇艺预约量三天破百万,87%是18到35岁。
评论区最高赞:“不是爱戏,是爱看人被命运按在地上摩擦还继续唱。
”
一句话,把年代剧拍成了职场生存图鉴:放羊娃进县城剧团,被排挤、被抢角、被塌方砸断肋骨,爬起来第一句仍是“老师,我还能唱吗?
”
屏幕前的打工人瞬间共情:谁不是一边破音一边加班?
最后留个小悬念。
剧里忆秦娥有两段婚姻,窦骁演的第二任丈夫石怀玉,海报上他站在侧幕条,眼神像观众又像戏霸。
小说里这人把老婆当艺术品,爱到极致是占有。
剧版会不会把他洗白?
要是真洗,我第一个打一星——有些角色就得带点脏,才像活人。
戏台子已搭好,12月1号,一起蹲更新。
到时候在弹幕见,谁要是先哭,谁请肉夹馍。
来源:自由的可乐t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