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或许不少人还记得,当年万人空巷追港剧的时代,不同于TVB的短平快,那时亚视的剧以高投入高质量著称,有多高呢?第一部就打的TVB改变规则,还有几部亚视剧,光是外景已经是TVB可望不可即的存在,今天我们来介绍这些王炸剧,带大家重温当年的精彩时光。
或许不少人还记得,当年万人空巷追港剧的时代,不同于TVB的短平快,那时亚视的剧以高投入高质量著称,有多高呢?第一部就打的TVB改变规则,还有几部亚视剧,光是外景已经是TVB可望不可即的存在,今天我们来介绍这些王炸剧,带大家重温当年的精彩时光。
1、《天蚕变》《天蚕变》是香港亚洲电视(ATV)于1979年7月9日推出首播,编剧团队汇集当时香港6位大手子,整部剧采用非常超前的“边拍边播”方式,随时根据市场反应,对剧情做出修改。
《天蚕变》的空前成功,令当时香港影视圈顿然失色,全都避《天蚕变》的锋芒,随着《天蚕变》的持续火爆,竞争对手TVB再也坐不住了。
当时TVB的播剧习惯是单元剧为主,比如广受欢迎的《幻海奇情》等都是单元剧,而亚视选择《天蚕变》的播放时间,对准的正是该时段。
面对《天蚕变》的横空出世,TVB当即决定,暂停后续所有的单元剧播出计划,召集郑少秋赵雅芝赶制出《楚留香传奇》,应对《天蚕变》的收视狂潮,由此可见,正是《天蚕变》打的TVB改变规则。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当这首歌的旋律响起时,无论身处世界哪个地方,只要是一个中国人,都必定如刻入DNA的记忆般做出反应,这首歌便是香港亚洲电视(ATV)出品的《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曲。
不夸张的说,最早使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创造收视奇迹的电视剧,便是《大侠霍元甲》,当时电视机还未普及,农村观众“打着手电筒走几十里路追剧”成了日常,相关报纸销量激增。
从创作层面上看,《大侠霍元甲》打破了此类剧传统的“主角—升级—复仇”的套路,做到了家国恩怨和民族大义的融合,人物不再像以往那样刻板,有血有肉,观众代入性强。
最值得一说的是,《大侠霍元甲》并非简单的娱乐产品,随着时代发展,像“霍元甲、陈真、精武门”等,逐渐成了爱国主义精神和象征,收获了不同阶层的观众欢迎。
如果要给香港亚洲电视(ATV)的神剧做盘点,而其中又没有《胜者为王》这部剧的话,可以断定作者只是一知半解,从网上查点资料,东拼西凑出的所谓“神剧列表”糊弄读者。
要论《胜者为王》的质量,很多亚视剧都可以排到它前面,而它之所以还能进“神剧榜单”的重要原因,便是两个字:题材。
很难想象,在电视台播放赌博电视剧,上一次还要追到10年前,王天林指导的《千王之王》,但前者是《轮流转》收视不佳被腰斩后,短期内筹拍的救火剧,《胜者为王》可是实打实的拍,亚视大胆创新力可见一般。
事实证明,亚视敢于投资就必定有收获,《胜者为王》大获成功,后续亚视又拍了《胜者为王Ⅱ天下无敌》和《胜者为王Ⅲ王者之战》,都是口碑非常不错的剧集。
要论打破观众固有认知的剧有哪些,那么香港亚洲电视(ATV)出品的《银狐》,应该是最早的一批,传统“正邪二元对立”的设定,在《银狐》中不完全成立,有的只是对人性未知的描写。
《银狐》故事背景是1948年,段绍祥决定从上海去香港,临走前他先将一半家产打给香港的叔叔,自己带另一半上路,路上段绍祥遭陷害身无分文,好不容易抵达香港,段绍祥的叔叔翻脸不认账,让他陷入绝境。
看开头介绍就知道,影片给了主角一个近乎绝望的开局,但往后的发展,并非柳暗花明,而是一直陷入无尽陷害的循环里,各方势力相继登台,几近全员恶人。
当年第一批追《银狐》的观众,可能会发出“编剧是不是疯了”的疑问,动不动给角色发盒饭,而且越到结尾,发的越频繁,让观众时刻保持警惕,担心自己喜欢的角色会不会突然消失。
严格来说,香港亚洲电视(ATV)出品的《君临天下》,共分为上下两部,各20集,上部《君临天下》和下部《君临天下之血溅太和殿》,以康熙晚年清宫里九子夺嫡为背景。
针对该剧,亚视可谓下了血本,全剧的服饰均由专人设计,全组前往广东阳春取景,要知道那可是1994年。
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片中宏大的战争场面,如果没有我们记错的话,往后香港此类剧集,好像再没有出现过《君临天下》里,全实拍的恢弘壮阔。
剧情方面,《君临天下》的文戏武戏兼顾的非常好,宫廷争斗一改早年,包括往后很多年清宫剧,野史盖过正史的戏说模式,整体精妙的宫廷斗争设计,远超同类型剧。
演员江华,在《君临天下》中饰演主角雍正,用今天的话说,江华凭此剧直接封神,雍正红利一口气吃了10年,直到2003年《九五之尊》,江华在剧中饰演“雍正/李大虾”一角,在香港创下了平均40点,最高46点的超高收视。
除江华外,因《君临天下》体量庞大,故事密集,剧情紧凑,且剧集内核有深度,给当时很多演员提供了非常好的发挥平台,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该剧并不轻松,观影体验略沉重。
1995年,林正英凭借“僵尸片”中的九叔一角,在整个华语影视圈获得空前影响力,于是,林正英有了和投资方谈判的筹码,他终于可以完成他心中理想的僵尸片。
1995年10月16日,由林正英“自编/自导/自演/任武术指导”,《僵尸道长》横空出世,观影风潮席卷整个亚洲,亚视当即拍板,决定将《僵尸先生》拍成三部曲。
第二年,准确的说是1996年10月7日,仍由林正英任“编导演”,香港亚洲电视(ATV)出品的《僵尸先生2》首播,成绩同样出彩。
紧接着问题到来,因为编导演拍摄过于密集,第三部剧本迟迟拿不出来,亚视干脆买下《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的剧本,准备将该剧改名《僵尸先生3》。
令人遗憾的是,剧本刚修改完成,林正英因患癌住进医院,不久离开人世,至此《僵尸先生》系列永久落幕,整个华语影视圈,也因林正英一个人的去世,导致“僵尸片”这一特殊题材,彻底没落。
《僵尸先生》的剧外感人一幕,当年林正英和苑琼丹因戏生情,苑琼丹主动追求林正英,但九叔因自知身患重病,不想拖累对方,拒绝了这份爱意,但将一半遗产留给了苑琼丹,苑琼丹在林正英葬礼当天,以未亡人身份出席守灵。
1996年香港亚洲电视(ATV)出品的《再见艳阳天》,一部长达106集的经典长篇民国爱情剧。
《再见艳阳天》主线故事,是双女主嫁给了同一个男人,两个女人,一个外柔内刚,一个性格泼辣,可惜的是她们没有雌竞,只是过日子,仅此一点,在当年足够碾压茫茫多的台湾苦情剧。
依今天的眼光来看,《再见艳阳天》这部剧,其实能算正能量励志民国大女主剧,演员陈秀雯的形象,非常符合秀巧的人设,那种勤劳能干的旧社会妇女形象,她都能刻画的很好,浑然天成。
有意思的是,据说《再见艳阳天》原本计划是30集,但因为该剧太火爆,加长到50集,观众看不够,又加长到106集,其中小马哥的角色本来去打仗就没有了,后来应香港观众的强烈要求,又给写活了,非常搞笑。
《国际刑警》是香港亚洲电视(ATV)1997年的年度巨作,剧集共40集,分为8个单元,分别是:伞之挽歌、罂之讼、玉山狙击、金钱游戏、隔世追魂、北京的雪、越南鬼蝶、轰天屠龙。
剧中主要角色,陈小猫、杨火点、大飞、格格等国际刑警,九鬼英明、狩谷犬子、越南鬼蝶、昆龙等人反派角色,相信给很多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国际刑警》外景取景,远赴北京、台湾、东京、泰国等地,多次出现直升机、飞机、坦克等大场面,徐二牛、马玉成、元彬三位顶级武术指导,联手设计了多场精彩的打斗和枪战爆炸场面。
几乎很难找到什么准确的语言,去形容《国际刑警》这部剧,因为自该剧之后,华语电视剧再没有此类辉煌巨作出现,它就是第一。
1997年香港亚洲电视(ATV)制作了古装武侠剧《雪花神剑》,不同于传统“金古改编”武侠剧,《雪花神剑》改编自卧龙生的小说《绛雪玄霜》。
当时间来到1997年,无线的武侠剧早已成制霸市场之势,同年的《天龙八部》和后续的《鹿鼎记》,都是一代人的回忆,亚视则选择比较冷门的《雪花神剑》应对。
从时代发展上来说,当时的观众更接受“魔改”武侠剧,《雪花神剑》这种古色古香的传统剧,市场接受程度有限。
剧情方面,《雪花神剑》有超载版杨过小龙女之恋的意味,整体表现出“被嫌弃的小凤的一生”的感觉,或许正是这些因素,《雪花神剑》仍旧在激烈的竞争中,硬生生开疆出了一片自己的市场。
当时间进入千禧年,香港亚洲电视(ATV)迎来最后的辉煌,1999年3月8日《纵横四海》首播,总集数42集,该剧由香港商业片大导王晶自编自导,观赏性十足。
《纵横四海》演员方面,陶大宇、谭耀文的演技十分精湛,杨恭如正值颜值巅峰,整部剧紧凑的剧情,细微地方又有王晶冷不防撒出的狗血桥段,让人会心一笑。
但真正能将《纵横四海》里,四处流淌的情绪,如男主前期演技过火,后期平淡,女主角表现相对平淡,全都聚集融合在一起的演员,正是叶德娴,她称得上神演技。
最有趣的是当时观众的评价,很多人一开始并不喜欢这部剧,因为演员太过熟悉,大致看剧情都是熟悉的套路,可是看着看着,才发现《纵横四海》竟然这么好看,此剧是亚视的巅峰之作,世纪经典。
来源:犀利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