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希新作《阵地》,讲述一场你从未见过的抗战!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5 13:18 2

摘要:在热依扎的《灼灼韶华》和张嘉益的《欢乐家长群2》激战正酣之时,一部气质更为厚重、阵容更为雄厚的史诗级大剧《阵地》,已于9月16日晚,悄然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


在热依扎的《灼灼韶华》和张嘉益的《欢乐家长群2》激战正酣之时,一部气质更为厚重、阵容更为雄厚的史诗级大剧《阵地》,已于9月16日晚,悄然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这样一部聚焦“文化抗战”的严肃题材,无疑是一股“逆流”。 然而,它身上那股与现象级神剧《觉醒年代》如出一辙的精神气质,却让它从一开始,就具备了“爆款”的潜质。


《阵地》最核心、也最新颖的看点,在于它彻底颠覆了传统抗战剧的叙事模式。 它将镜头从前线的战场,拉回到了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广西桂林,聚焦于一群手无寸铁,却心怀天下的“文化人”。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938年至1944年,在党的领导下,李克农、夏衍等人在桂林建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并复刊了《救亡日报》。

这一举动,如同一声号角,将郭沫若、田汉、巴金、徐悲鸿等上百位当时中国最顶尖的文化名人,聚集到了这座西南小城。


从此,一场以“笔”为武器的抗战,正式打响。 这部剧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真实地展现了,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精神备受压抑的年代,文化是如何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

剧中,夏衍为了保住报社,带着同仁将印刷厂搬进山洞,在油墨与汗水中,坚持为民族发声; 郭沫若站在断壁残垣之下,振臂高呼“文化不亡,民族不灭”,其声震耳发聩。

这些文化巨匠,用小说、戏剧、画作、歌曲,向饱受战乱之苦的普通百姓,传递着抗争的勇气与必胜的信念。

他们在做的,不仅仅是记录历史,更是在炮火之中,为这个濒临绝望的民族,“立心立魂”。 《阵地》让我们深刻地理解到,一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文化与精神上的不屈。


看完《阵地》的剧情介绍,许多观众的第一反应,都是想起了那部封神之作——《觉醒年代》。 在我看来,这两部剧,确实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精神同路人”。 它们的核心,都是围绕着“精神抗争”展开,共同诠释了“精神阵地”对民族存续的重要性。


《觉醒年代》的“阵地”,是《新青年》杂志社。 它面对的敌人,是辛亥革命后,国人思想的迷茫与封建思想的禁锢。 它的任务,是“ 在迷茫中找方向 ”,通过倡导“民主与科学”,传播马克思主义,为这个古老的民族,寻找一条全新的救亡图存之路。 它是一场思想启蒙之战。


《阵地》的“阵地”,则是《救亡日报》和整个桂林文化界。 它面对的敌人,是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压迫与“奴化教育”。 它的任务,是“ 在危难中守信念 ”,通过报刊、戏剧、美术等形式,去凝聚抗战共识,去抵御文化侵略,去保住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种。 它是一场文化精神的保卫战。


《觉醒年代》之所以能“出圈”,在于它用“有血有肉的叙事”,打破了历史的“距离感”,让当代年轻人,对百年前那群理想主义者的信仰与追求,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共鸣。 而《阵地》,同样具备这样的潜质。 如果它能将那群文化巨匠,在炮火中的坚持与风骨,拍得足够“接地气”,充满“烟火气”,那么它,完全有希望成为下一部《觉醒年代》。


要驾驭这样一部厚重的历史题材,强大的主创班底是成功的基石。 《阵地》的阵容,堪称“王炸”级别,为剧集的品质,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总导演高希希 ,是国产电视剧领域的“金字招牌”。 他执导的《历史的天空》、《幸福像花儿一样》、《三国》等作品,早已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经典。

高希希尤其擅长驾驭宏大的历史叙事和军事题材,对于人物群像的刻画,以及时代氛围的营造,都有着极其深厚的功力。 此次由他来执导《阵地》,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能确保这部剧,既有史诗般的格局,又不失细腻的人文关怀。


而在演员阵容上,更是集结了一众实力派。 冯绍峰、李晨两位中生代演员,近年来在正剧领域的表现,备受认可,由他们来领衔饰演这群文人墨客,无疑能撑起角色的厚度。 徐璐、王丽坤等女演员的加盟,也为这部以男性为主的群像戏,增添了柔美而坚韧的女性视角。

更令人惊喜的,是**“老戏骨”王劲松的特别出演**。 王劲松老师的演技,早已出神入化,他往那一站,不用一句台词,眼神里就全是戏。 他的出现,无疑是为这部剧的表演水平,上了一道“双保险”。 俗话说,演员选对了,戏就稳了一半。 这样一个“全员演技派”的阵容,足以让观众对《阵地》的品质,充满信心。

来源:娱生相濡以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