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开始,《灼灼韶华》挂着央视黄金档的招牌,加上热依扎这个“拽妃”人设,很多人都觉得这波稳了。毕竟同一个编剧苏晓苑,当年写《那年花开月正圆》可是让孙俪直接封神的大女主代表作。结果播到中段,不少追剧党开始皱眉:怎么感觉味道不对?
热依扎新剧被拿去和孙俪比,网友一句话点破差距在哪儿
一开始,《灼灼韶华》挂着央视黄金档的招牌,加上热依扎这个“拽妃”人设,很多人都觉得这波稳了。毕竟同一个编剧苏晓苑,当年写《那年花开月正圆》可是让孙俪直接封神的大女主代表作。结果播到中段,不少追剧党开始皱眉:怎么感觉味道不对?
有观众说,看《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是一步步踩着血泪成长起来的;看褚韶华,就像是游戏里自带满级装备——刚出场就会商战、懂管理,还能随手发明爆款产品。前者你会替她揪心,后者你只想问:“这技能点是谁帮忙加的?”
其实两部戏最大的区别,从背景就能看出来。《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故事有历史原型,清末陕西女商人周莹是真实存在的,她做生意遇到的是洋务运动、工业革命这种大时代冲击;而且导演团队真的是钻研了秦商史,把机器织布、银股制这些细节融进剧情里,每个选择都有逻辑、有时代感。而《灼灼韶华》虽然设定了中药世家,但很快就变成宅斗+情感纠葛模式,中药铺只是背景板,该挖掘的不挖掘,该展开的不展开,一转眼女主就在赌场靠一次“神助攻”抱上大佬的大腿……嗯,这种跳跃感很容易让人出戏。
演技也是槽点之一。当年的孙俪34岁,在《那年花开月正圆》前期完全放下偶像包袱,小动作多到可以做表情包库:叉腰抖腿嗑瓜子翻白眼,那股市井野丫头劲儿特别真实;等吴聘去世,她雨中失魂落魄走路的样子,让不少观众直接红了眼眶。而热依扎在《灼灼韶华》中确实有几场高光,比如痛失爱女时无声哭泣,但整体状态太紧绷,用力过猛,而且38岁的她饰演少女时期褚韶华时,“扮嫩”的违和感比较明显——哦对,我一开始还记错,以为她36岁拍的,其实不是……不过后期上海滩造型倒是挺适配年龄,只是抬头纹太抢镜,有弹幕调侃“眉毛以上另有剧情”。
男演员这边,《那年花开月正圆》的陈晓、何润东、任重三位搭档各有亮点:沈星移从纨绔少爷变成革命青年,那段牺牲戏真的戳心;吴聘温润如玉,是周莹商业启蒙的重要推手;赵白石外冷内暖,为剧情增加不少张力。而到了《灼灼韶华》,唐曾的人物存在感弱得像透明人,茅子俊没啥化学反应,本来以为杨祐宁能撑住男一号,却偏偏用了一种摇头晃脑油嘴滑舌式表演……有人说他是在致敬老上海小老板形象,可效果嘛,你懂的,看久了甚至怀疑是不是我打开方式不对,然后又觉得可能就是角色定位问题。前后自己打脸也算一种娱乐体验吧哈哈哈。
还有个细节挺好玩,《那年花开月正圆》豆瓣评分一直稳在7分多,而现在追《灼灼韶华》的朋友告诉我,它只有5分多一点。这数字当然不能说明全部,但起码反映了一部分观众心理——大家不是拒绝“大女主”,只是希望看到的是合理成长,而不是编剧送福利式升级打怪。有网友评论:“一个是真·乱世逆袭,一个是假·爽文穿越。”虽然夸张,但多少戳中了关键。
顺便插一句跑题的小八卦,当初播《那年花开月正圆》,有人专门剪过沈星移和周莹CP向视频,说这是古装版“霸总与小野猫”;而现在弹幕里更多是在讨论褚韶华到底跟谁更配,有呼喊夏元名字比男一号还响亮,这种奇妙现象也是电视剧生态的一部分吧~
茶余饭后听朋友讲,说当初选角阶段其实考虑过另一位演员来演褚韶华,不过后来换成热依扎才定稿。但真假嘛,就不好保证啦,你信不信随意咯。
来源:呆呆电影精彩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