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8号零点,优酷悄悄上线一部港产20集犯罪剧,上线8小时站内热度飙到9800,弹幕里刷得最多的是一句:换作是你,救不救?
9月28号零点,优酷悄悄上线一部港产20集犯罪剧,上线8小时站内热度飙到9800,弹幕里刷得最多的是一句:换作是你,救不救?
故事从一场深夜开始。
张家辉演的法官老霍,儿子开车撞死人,手机定位、行车记录仪全在,证据链完整。
老霍第一反应不是报警,是把车推下山崖,再回法庭继续敲槌。
第二天,他还要宣判别人肇事逃逸。
胡杏儿演的重案组督察阿昕,儿子在同一所中学念书。
她查案查到校长办公室,发现死者手机最后一条语音是喊老霍儿子的名字。
镜头给到老霍,他在法庭走廊背对人群,手里攥着儿子沾血的外套,指节发白。
弹幕飘过一句:法官也是爹,法袍一脱,手心全是汗。
剧是翻拍以色列神剧《Kvodo》,美版 Bryan Cranston 演过,豆瓣9.1。
原版里法官把证据藏进冰箱,港版改成塞进法院档案室的旧案卷,封条还是老霍自己签的字。
这个改动被法律博主扒出:香港现行制度里,封存卷宗需两名法官盖章,单人操作等于自爆。
编剧回应:要的就是他明知会炸还伸手,这才像亲爹。
很多人以为港剧只剩枪战和茶餐厅。
数据打脸:优酷站内港剧场过去一年新增用户4300万,30岁以下占六成。
犯罪题材播放时长同比涨110%,弹幕高频词是“代入”“窒息”“换我早崩了”。
观众不再满足飞虎队扫街,要看体面人怎么亲手撕碎体面。
老霍这种高知中产塌房,比古惑仔砍人更带感。
剧里有一幕被截成短视频疯转:老霍在电梯里遇见阿昕,两人中间站着各自的孩子。
电梯门合拢,镜子里四个影子,谁也没说话,背景音乐是心跳声。
UP主把这段做成选择题:如果电梯下坠,你会先拉谁?
投票结果,七成网友选“拉自己娃”,评论区最高赞只有四个字:别装圣人。
现实里,广州一位刑事法官看完前三集,写了一条朋友圈:我审过父亲包庇儿子的案子,被告人最后一句是“法官你也有孩子”。
那天回家,他把儿子的车钥匙收了起来。
截图被转到微博,点赞破二十万。
剧还没播完,真事先上热搜。
有人担心剧情悬浮。
制作方放出花絮:张家辉为拍戏,连续三晚去交警支队看事故监控,记下交警抬尸的手势;胡杏儿跟着重案组出更,在观塘码头蹲到凌晨,拍回三百段录音。
剪辑师说,最难受的是挑镜头,每一帧都在问:如果你坐在副驾驶,会不会伸手去抢方向盘?
剧更新到第十集,老霍的遮羞布被撕得只剩半条:他把关键血检报告换成过期样本,导致阿昕抓错人。
弹幕开始吵架:一拨刷“换我我也换”,另一拨刷“法官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站内发起投票,超过一半人把票投给“理解但不原谅”。
平台顺势推出“陪审团通道”,观众每天可以投票影响支线剧情,结果次日线索真的按票数走,港剧第一次玩互动,服务器差点崩。
法律圈跟着吵。
北京一名刑辩律师发长文:剧情里掉包血样在现实中几乎做不到,实验室全程录像,样本瓶有RFID芯片。
不到两小时,另一名深圳法医回怼:2021年荃湾就出过掉包案,内部通报写得很清楚,别拿程序当现实。
两篇文章加起来阅读破千万,剧名再次冲上热榜。
更扎心的是幕后彩蛋。
片尾字幕滚动时,屏幕角落会闪出一句真实判决:父亲藏匿犯罪儿子,被判几年几个月,案号完整可查。
第十集出现的是2020年香港高等法院原讼庭案例,法官判刑时说的那句“亲情不是免罪符”被原封不动搬上来。
观众这才意识到,每一集都在对照现实,编剧早把判决书钉在墙上。
剧还没更完,已有高校用它当新生研讨素材。
中国政法大学一位副教授把老霍的三次撒谎剪成课件,让学生写辩护词,提交截止前系统被挤爆。
老师在微博感慨:不是剧多神,是大家都怕有一天站在被告席,却找不到一个为自己敲槌的人。
有人问结局会不会洗白。
导演提前放话:没有救赎,只有代价。
以色列版老霍最后坐牢,美版全家证人保护计划,港版预告片里出现一张单程机票,目的地没写。
观众猜到最后才发现,真正该去的地方是人心里的空房间,那里没有法条,只有自己和镜子。
剧追到这里,你会发现最怕的不是老霍撒谎,而是屏幕前的你跟着算时间差、删监控、改口供,每一步都脑内演练。
弹幕里有人写:别骂了,我已经在想怎么帮儿子藏车。
那条弹幕被点赞三万,没人知道是真是假。
更新日历翻到最后一页,官方放出一张海报:老霍的法袍挂在更衣室,胸口的红色徽章被撕掉一半,剩下的是父亲两个字。
没有口号,没有日期,只有一行小字:法律可以惩罚人,却惩罚不了身份。
你点进去,页面空白,只剩一个按钮,写着“如果你是他”。
鼠标移上去,会跳出一行提示:请想好再点,没有撤销键。
来源:影视热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