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皖新闻讯连日来,电视剧《阵地》在央视热播,全景式展现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文化抗战”历程。夏衍、郭沫若、田汉、焦菊隐......一众文人志士在剧中被刻画得鲜活生动、有血有肉。
大皖新闻讯连日来,电视剧《阵地》在央视热播,全景式展现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文化抗战”历程。夏衍、郭沫若、田汉、焦菊隐......一众文人志士在剧中被刻画得鲜活生动、有血有肉。
9月24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剧中“国歌之父”田汉的扮演者——演员张博。“演戏演的是魂。”从剧中“以笔为刃”的田汉先生,到剧外“半路出家”的演员张博,看一个演员如何在生活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向上生长。
“高导说,你能把孙权演明白,这回也能把田汉演好”
电视剧《阵地》以桂林文化抗战运动为背景,聚焦“中国笔部队”,而唱响于这个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也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我没有想到我能演田汉先生,我甚至怀疑自己可不可以。”9月24日,演员张博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专访时坦言,这次饰演田汉先生,对他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张博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详细记录田汉先生生平的文献资料并不多,这是他感到有压力的重要原因。“我们都知道田汉先生为《义勇军进行曲》作词,但很多人对他(田汉)的了解可能也就仅限于此。他对于我们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但尽管如此,张博说,作为一个演员能够有机会饰演这样一位文化巨匠,“是莫大的荣幸。”
“我也想让观众们深入了解田汉先生,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田汉。他不只是存在于书本上,他还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张博说,这样的念头便是他此次出演《阵地》的最大动力。而刚接到剧本时,高希希导演的一句话也给了他十足的信心,“我和高导合作过《三国》,我演的是孙权。高导说,‘你能把孙权演明白,这回也能把田汉演好。”
张博在《阵地》中饰演田汉。
“我觉得演戏演的是魂。塑造田汉这个人物的时候,就要用爱国魂去塑造他”
提及剧中印象最深的一场戏,张博说,是一场全场齐唱国歌的夜戏。“当时夜里12点,很冷,剧组的人都得了流感,都病着。我们全场有六七十人,齐唱国歌。那个熟悉的前奏一响起来,我真的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热血沸腾。”张博说,因为有了这次饰演田汉先生的经历,每当再次听到国歌,他都会有更深的感触,“国歌是刻入骨血的爱国情,真的让我们无比自豪,也会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为了演好田汉先生,张博在拍摄前也做了一些功课,“我找了很多文献资料,摘录出一些有关他(田汉)的片段,然后再一点点去拼接,还原出一个完整的形象。”
“也不敢说能做到尽善尽美,他没有特别标签化的行为动作标志,但是我觉得演戏演的是魂。我们总说音乐是灵魂,戏剧是血肉,那么塑造田汉这个人物的时候,就要用爱国魂去塑造他。”张博说,“田汉先生在文化抗战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不仅仅是为国歌作词,还有他的舍生取义。他和那个时代的文人志士的故事值得被搬上银幕,让人们去铭记,去怀念。”
演员张博。
“你有更多的人生经历,你就会有更好的土壤”
从《三国》中的孙权,到《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嬴稷,再到如今《阵地》中的田汉,一路走来,张博演绎了许多经典角色。但很多人不知道,在当演员之前,他还从事过不同的职业。有人甚至将张博的职业经历调侃为“不会演戏的调酒师不是好厨子”。
“我是半路出家当演员,我们家祖祖辈辈一点文艺细胞都没有。”张博笑言,他上职高时学的是调酒专业,毕业后也当过厨师,“因为我喜欢唱歌跳舞,我就自己组乐队。但当时唱歌又不行,也没人签我。有一些音乐界的朋友就劝我‘曲线救国’,去当演员。”
“我当时跟他们说,我哪会演戏呀。我朋友就说,去跑群演呗。”张博说,命运的转折点从跑群演开始,“我就跑了半年群演,一个特别偶然的机会,我去演了男一号。”后来为了提升自己,张博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 2002 级,“我们班里当时有一个段子,就说‘咱们班里还有一调酒师呢,人家都是学唱歌跳舞、学表演的,就他一个调酒师误打误撞就进来了’。”
如今,回望这些不同的职业经历,张博感慨道,由于很早便进入社会,他更懂得世间冷暖和人情世故,“这些经历在我后来创作剧本、演绎人物的过程中,既是营养,也是创作源泉。”
“你有更多的人生经历,你就会有更好的‘土壤’。在生活的‘土壤’中向上生长。人这辈子最开心的就是能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我非常满足。”张博说。
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魏顺顺 (受访者供图)
编辑 许大鹏
来源:大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