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下架潮:广播剧圈的「灭霸响指」到底打醒了谁?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5 10:51 1

摘要:9 月中旬这几天,广播剧圈跟遭了灭霸响指似的 —— 漫播先掀桌子,《南方海啸》《万有引力》这些头部剧说没就没,猫耳紧跟着补刀,9 月 21 号中午 14 点准时下架 32 部剧,25 号又补枪一批破亿爆款,连《默读》《惊封》这种「顶流选手」都没能幸免。听众打开

9 月中旬这几天,广播剧圈跟遭了灭霸响指似的 —— 漫播先掀桌子,《南方海啸》《万有引力》这些头部剧说没就没,猫耳紧跟着补刀,9 月 21 号中午 14 点准时下架 32 部剧,25 号又补枪一批破亿爆款,连《默读》《惊封》这种「顶流选手」都没能幸免。听众打开 APP 跟拆盲盒似的,前一天刚花红豆买的剧,第二天就只剩「该内容已下架」的灰色提示,豆瓣小组里全是「紧急囤剧」「求资源备份」的哀嚎,活像提前过年抢春运票。

这波下架最绝的是猫耳的操作 —— 特意选周末发通知,留足半天时间让用户「最后的疯狂」,下架名单还精准筛选,先拿播放量低的剧开刀,比起漫播直接停更的「愣头青」做法,简直是老江湖的「精准收割」。但再精明的算盘也遮不住行业的老毛病,这波下架压根不是什么「商战阴谋」,明眼人都能看出是监管红线撞上了行业内卷的死胡同。

先说说猫耳这平台的「黑历史」,简直是部被罚出来的成长史。2018 年因为传播淫秽色情音频罚 3 万,2019 年又因色情内容再罚 2.5 万,2021 年更狠,直接被查出审核机制有严重漏洞,违规传播大量不良节目,再吃 3 万罚单。这就好比开饭店的总被查卫生问题,每次都交罚款了事,后厨该脏还脏。猫耳自己定的直播规范里写得明明白白,严禁「喘息呻吟等性暗示内容」「低俗游戏」,连《威风堂堂》这种歌都在禁播名单里,但到了广播剧这儿就开始「双标」—— 网友早就扒过,不少剧靠「扩写亲密戏」博眼球,「原著没有车,改编剧硬加戏」成了公开的秘密,甚至还拿这些内容做营销噱头。

真正的导火索是今年 7 月广电总局的整顿信号,直接点了行业三大死穴:内容低俗、侵权盗版、制作不规范。这三条里,猫耳踩雷踩得最狠的就是「内容低俗」。有听众统计,这次下架的剧里,近一半都有「擦边球」内容,要么是台词露骨,要么是音效越界,刚好撞在「保护青少年健康」的枪口上。要知道广播剧的核心听众里有不少未成年人,之前就有家长举报剧里的低俗内容,现在监管出手,本质是给行业「刮骨疗毒」。

更有意思的是行业的「内卷死循环」。这几年广播剧市场火了,制作方为了抢流量,开始比谁的「尺度大」,从最初的隐晦暗示到后来的直白描写,简直是在监管红线上跳踢踏舞。有业内人透露,某部剧的「车戏」片段播放量占全剧的 40%,衍生品卖得比剧还火,这种「靠擦边赚快钱」的模式,早晚要翻车。就像以前的选秀节目比谁更出格,最后被一锅端,广播剧圈的恶性竞争本质是「集体作死」。

对比 2022 年那波下架潮,这次有个明显变化:平台和用户都淡定多了。漫播光速出台补偿方案,退红豆、延会员,猫耳靠「买断制」减少纠纷,用户也从最初的骂街变成「理性囤剧」,甚至有人说「下架前买的至少是原版,总比被改成绿色版强」。这说明大家都懂了 —— 广电对耽美内容的监管从来不是「一阵风」,从耽改剧受限到漫画调整,再到现在的广播剧下架,其实是在划清「合规红线」。

说到底,猫耳的下架潮更像场「行业自肃」。那些靠低俗内容撑起来的「爆款」本就是空中楼阁,审核漏洞早晚会被堵上,侵权盗版的擦边球也早该停下。现在的情况,就像老师查作业前,学渣赶紧藏起抄来的答案,至于能不能补写出合格的新作业,全看制作方能不能搞懂「内容为王」不是「尺度为王」。

最后说个扎心的细节:豆瓣有人统计,这次下架的剧里,有部叫《游戏加载中》的是因为版权到期,其余全是内容问题。这说明只要守规矩,合法合规的内容根本不用慌。广播剧圈的「灭霸响指」不是要毁灭行业,而是要打醒那些总想走捷径的人 —— 靠擦边球赚的快钱,迟早要连本带利还回去。

来源:上衣和鞋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