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不光这部剧,之前5月邓科导的《折腰》也栽在这事儿上,好好的世仇虐恋加了太多喜剧,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2025年9月《赴山海》刚开播,“轻喜风毁剧”的讨论就没停过。
打开剧的评论区,一半人在说喜剧情节太突兀,另一半在吐槽武侠感没了。
其实不光这部剧,之前5月邓科导的《折腰》也栽在这事儿上,好好的世仇虐恋加了太多喜剧,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说实话,轻喜风这几年从“香饽饽”变成“背锅侠”,背后的门道还真得掰扯掰扯。
《赴山海》改编自温瑞安的《神州奇侠》,背景定在南宋抗金,讲的是江湖人一起保家卫国的故事。
本来这题材得有股悲壮劲儿,结果剧里加了好多原创的穿书喜剧桥段。
主角带着现代思维在古代晃悠,一会儿说个现代梗,一会儿搞个无厘头操作。
老实讲,本来想轻喜元素能中和下武侠剧的厚重感,让观众看得轻松点,但后来发现完全搞反了。
那些喜剧情节把原有的叙事节奏全打乱了,“家国天下”的主线被拆得七零八落,武侠该有的侠气也没了。
有观众说“看剧像在看两个东西拼一起”,这话真没夸张。
不是轻喜风本身不好,是它跟《赴山海》的基调根本不搭,硬塞进去可不就成了“乱套公式”嘛。
轻喜风能火,《庆余年》得算头功。
2019年这部剧一出来,范闲的现代想法跟封建王朝撞出的火花,让观众觉得新鲜极了。
豆瓣8分多的成绩,也证明这种风格找对了路子。
后来《赘婿》接着上,“拼刀刀”“男德学院”这些现代玩意儿挪到古代,成了出圈热梗,导演邓科也成了轻喜赛道的“老手”。
那时候大家都觉得这套路能复制,宅斗剧加轻喜,仙侠剧加轻喜,连武侠剧也想凑热闹。
说实话,观众确实需要轻松的内容,现实压力大,看剧就想乐一乐。
而且轻喜风比硬核喜剧好做,不用攒那么多密集的笑点,创作方自然愿意跟风。
但问题也在这,跟风太猛就没了章法,《折腰》就是例子,本来是恨海情天的故事,硬加喜剧,连最该精彩的CP线都没了,观众能不嫌弃吗?
轻喜咋不翻车其实轻喜风不是不能用,关键得用对地方。
《书卷一梦》就做得不错,穿书改命的设定本身就适合喜剧,系统强制力和角色自主的对抗,笑点都是自然冒出来的,不用硬塞。
《赘婿》也一样,架空背景里搞现代商战,逻辑能自洽,观众看着不别扭。
但有些剧就没搞懂这点,《折腰》的时代背景像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时候,哪有那么多轻松的事儿?《庆余年2》更可惜,第一部好好的,第二部喜剧加得太多,偏离了权谋主线。
老实讲,轻喜元素得贴合剧的基调,得服务剧情,还得演员能接住。
要是只为了加而加,像给严肃的场合讲笑话,没人会觉得好笑。
如此看来,轻喜风被嫌弃,不是它本身不行,是被当成“万金油”用滥了。
创作方要是还抱着“不管啥剧加轻喜就灵”的想法,怕是会栽更多跟头。
毫无疑问,未来得把轻喜元素跟剧情真正融到一起,而不是简单叠加。
毕竟观众看的是完整的故事,不是零散的笑点。
搞清楚这点,轻喜风才能从“被嫌弃”再变回“受欢迎”。
来源:墨史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