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守护者们》上线首日,北京卫视 0.3 的收视,确实把“冷清”俩字写在了屏幕上。 但把锅全扣给“时运”“流量”,这剧冤得慌——它的问题不是“轻喜剧+谍战”跑偏,而是“轻喜剧”没轻到点上,“谍战”又没谍到心里,两头不靠,才成了观众换台的“中转站”。
《守护者们》上线首日,北京卫视 0.3 的收视,确实把“冷清”俩字写在了屏幕上。 但把锅全扣给“时运”“流量”,这剧冤得慌——它的问题不是“轻喜剧+谍战”跑偏,而是“轻喜剧”没轻到点上,“谍战”又没谍到心里,两头不靠,才成了观众换台的“中转站”。
一、收视 0.3 的真凶:不是央 8 太狠,是大盘根本没收住 《灼灼韶华》狗血归狗血,但 50+ 女性基本盘锁得死;同一时间,央 1 在播脱贫攻坚大剧,湖南在重放古偶 S+。 “叔圈”“奶圈”被瓜分干净,留给北京卫视的原始存量本来就只剩 0.5 左右——《守护者们》掉了 0.2,属于“没把仅存的中老年观众留住”,而不是“被对手吸干”。 一句话:大盘没你想的那么肥,失手 0.2 就是生死线。
二、轻喜剧不是“跳脱”就行,得先让人笑,再让人悬 张一山演的丁一,出场 5 分钟模仿卓别林、模仿梅兰芳,还自带 BGM《夜上海》,观众还没摸清人物,先被密集梗砸晕。 谍战部分的“生死感”一上来就被“包袱”垫成了弹簧床——紧张感起不来,喜剧效果又不如《赘婿》干脆,于是出现最致命的观剧心理: “我随时可以起身倒水,反正不会错过什么。” 传统谍战受众觉得“儿戏”,轻喜剧受众嫌“不够下饭”,两头不靠,遥控器自然投奔狗血家庭伦理。
三、张一山演技没垮,但“分饰两角”成了噱头而不是刚需 李约瑟/丁一,一个真盲一个装盲,设定本可以玩出“身份错位+生死倒计时”的强 suspense,结果剧本只把“盲”当成“走路撞桌腿”的段子,两副面孔没有推动主线,反而像综艺小品。 观众记不住角色,只记得“张一山在秀演技”,于是演技成了 show,不是故事——这是编剧的浪费,不是演员的锅。
四、“零流量”不是原罪,缺“话题”才是 《守护者们》三人组上一次上热搜: 张一山——鹿鼎记猴戏表情包; 韩东君——《无心法师3》播完 3 年; 张天爱——“艳压通稿”停留在 2018。 剧组宣发干脆“躺平”,开播当天只放出 15 秒张一山“换脸”片花,没有 CP 线、没有虐点、没有家国金句,短视频平台剪无可剪。 观众连“点进去吐槽”的欲望都没有,收视自然沉底。 同样零流量的《唐朝诡事录》靠“诡案”二创剪出 5 亿播放,《守护者们》却连“丁一装瞎爆笑合集”都懒得做——不是没料,是没人。
五、给“惨”找个出口:还有 19 集,能翻盘吗? 1. 剧情必须“狠一刀”:让丁一某次“模仿”直接害死同志,喜剧外壳裂开,观众才能意识到——搞笑会付命。 2. 情感线要“快准狠”:张天爱 6 集之内必须发现丁一假身份,双向利用→双向奔赴,别等到 30 集才“眼神拉丝”。 3. 宣发“亡羊补牢”:把“一人两角”剪成“盲探 vs 笑匠”反差短视频,投 B 站、抖音,再买 3 条“张一山演技炸裂”热搜,先把 20-35 岁盘拉回 0.2,再说口碑。 4. 北京卫视调档:周五六日连排 3 集,避开央 8 黄金强催泪,给“轻喜剧”一点呼吸口。 能做到,收视回 0.7 不是梦;继续目前“白开水”节奏,那 0.3 就是最终归宿。
结语 张一山不欠观众一部爆款,但他欠自己一次“翻身”——《鹿鼎记》跌的跟头,本该靠“丁一”爬起来。 《守护者们》质量没到“史诗级烂”,只是“温水级平”,而市场最无情:平=死。 剩下 19 集,是继续温水,还是掀锅盖让沸水溅观众一脸,决定张一山能不能真正“回巢”。 收视 0.3 不是句号,可以是省略号——关键看剧组有没有胆子把“轻喜剧”的轻,换成“轻刀”的刀。
来源:贝尔影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