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曹贵人为什么不得善终?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3 19:48 2

摘要:华妃性格跋扈但缺乏心机,许多毒计,如木薯粉事件、推沈眉庄落水等都出自曹琴默之手。

《甄嬛传》里的曹琴默,城府极深,却也难逃一碗毒药的结局。

01

曹琴默最初是华妃阵营的核心智囊。

华妃性格跋扈但缺乏心机,许多毒计,如木薯粉事件、推沈眉庄落水等都出自曹琴默之手。

然而,在华妃失势后,曹琴默为了自保和争取利益,不仅迅速倒戈,更是主动且激烈地向皇帝进言,要求处死旧主华妃。

在皇帝看来,后宫嫔妃如此急切地要求处死另一位高位妃嫔,尤其是曾经有深厚感情的年妃,显得冷酷无情、心肠歹毒。

皇帝可以容忍争斗,但不能容忍这种毫无情分、赤裸裸的狠辣。

不忠是大忌,她今天可以为了利益背叛华妃,保不齐明天难道不会为了更大的利益背叛皇帝或其他主子。

这种不忠的印象,让她失去了所有的信任基础。

02

曹琴默的智商极高,是后宫顶尖的谋士。

但她最大的问题是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

她能设计出精妙的局害人,却看不到整个后宫权力结构的宏观局面。

她认为出卖华妃是立功,但在皇帝和太后眼中,这是僭越和危险。

真正的智者如甄嬛,懂得适时藏拙,功成身退。

而曹琴默在立功后立刻要求晋封,急切地索取回报,暴露了她的野心和短视。

而她的那点心思,完全被皇帝、太后和甄嬛看在眼里。

03

曹琴默虽然深爱女儿温宜,但在权斗中,她多次将尚在襁褓中的温宜作为争宠和陷害他人的工具。

这种行为虽然短期内有效,但从长远看,弊远大于利。

利用皇嗣进行后宫争斗,是皇帝和太后的大忌。

这让他们认为曹琴默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再者,一个连自己亲生骨肉都能利用的母亲,在道德上已经破产。

当太后和皇帝决定除掉她时,几乎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反而觉得是为了保护温宜公主的未来。

04

在扳倒华妃之后,曹琴默的核心利用价值已经消失。

同时,她从一个“有用的坏人”变成了一个“危险的坏人”。

华妃这头猛虎已被打死,曹琴默这条知道太多内幕、又狠毒不忠的猎犬自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对于皇帝而言,后宫需要的是稳定。

留下曹琴默这样一个心思缜密、手段狠辣且毫无忠诚可言的人,像太后所说的,“谁知道她睡在枕边,脑袋里在想些什么?”

“这样的女人,早就不能留了。”为了永绝后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她消失。

曹琴默的悲剧在于,她错误地判断了后宫游戏的终极规则。

她以为只要足够聪明、足够狠毒就能上位,但她忽略了忠诚和德行在最高统治者眼中的分量。

最终,皇帝和太后用一碗毒药,轻松地清除了这个隐患。

来源:陶都小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