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作遭遇“预制菜单”,如何以“孤芳”赢得“众赏”?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3 18:15 2

摘要:作为《问苍茫》《欢迎来到麦乐村》《理想照耀中国》等口碑剧的编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资深编剧梁振华深耕影视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多年。9月23日,梁振华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虚实无界:视听产业融合破圈”平行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围绕流量与创作、审美与变现等话题

作为《问苍茫》《欢迎来到麦乐村》《理想照耀中国》等口碑剧的编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资深编剧梁振华深耕影视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多年。9月23日,梁振华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虚实无界:视听产业融合破圈”平行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围绕流量与创作、审美与变现等话题,提出了一系列深刻洞见,为当下影视创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考方向。

论坛现场

影视创作遭遇“预制菜单”

谈及当下影视行业的价值评判转变,梁振华指出,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谈论艺术作品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叙事是否精巧、人物形象是否饱满、主题是否触动人心。而如今,行业焦点已转向由票房、热度排名、会员拉新、热搜数量等去创作化数据指标支撑的“流量价值”。

在他看来,一种全新的、带有颠覆性的行业价值秩序已然形成——对作品的主导性评判标准,从“好不好看”“有没有意味”变成了“是不是爆款”“热度高不高”“平台数据好不好”。这种转变意味着影视产业与可量化的市场逻辑结合得更加紧密。流量标准为出品方、平台、广告主提供了可度量的参考,但也抛出了“创作何为”“创作者何为”的深层拷问。

面对市场与平台以流量最大化为核心的创作要求,梁振华直言,诸如“快节奏、高密度、强情节、强刺激、多反转、人物极致、CP有化学黏度,前三集扔炸弹,第一集最好扔原子弹”等“预制菜单”式标准,创作者“懂,不拒绝,也一直在努力践行”。但他同时质疑:这份“预制菜单”能否满足多元观众需求?践行了这个标准的海量作品是否都兑现了流量?

以“审美提纯”实现流量破局

梁振华引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说明,艺术表达的持续重复会导致新奇感衰减,跟风爆款的作品鲜有成功,“当所有人都追逐这份‘与众不同’的时候,它又很快会走向同质化”。因此,“对标”爆款的说法令他反感,“‘对标’谁,就意味着先天臣服于谁,就意味着拾谁的“余唾”。走别人的路,只能算创作上的穷途末路”。

在他看来,艺术创作是“众赏的孤芳”,拒绝完美复刻与整齐划一,其生命力在于“异质性和排他性”,下一个“爆款”必然在既有道路、规律之外。“种豆未必得豆,种瓜也不一定得瓜”,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恰是其魅力所在,避开“风口”从冷僻处耕耘,反而可能收获意外惊喜。

“艺术创作的核心生命力在于求新求异的创造,在于反抗一切观念与形式陈规。”在梁振华眼中,流量与创作并非对立关系,流量变现的核心法门是“审美提纯”,即保留创作初始冲动、放大差异化、传递新奇感受,用与众不同的美学表达,达成流量时代的吸睛功能。

文、图|记者 王莉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