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李乃文,《归队》又出新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3 14:49 2

摘要:在近年来演艺圈的一众中年男演员中,李乃文无疑是比较“百变”的一位,他不但出演了一系列题材风格各异的影视剧,而且无论正邪,或是悲喜,什么样的角色他都能胜任。

在近年来演艺圈的一众中年男演员中,李乃文无疑是比较“百变”的一位,他不但出演了一系列题材风格各异的影视剧,而且无论正邪,或是悲喜,什么样的角色他都能胜任。

近日,在反映东北抗联斗争故事的抗战电视剧《归队》中,我们再一次见到了一个“全新”的李乃文,他饰演的是一个性格复杂、充满矛盾的东北抗联战士汤德远,李乃文用细腻的演技诠释出了人物在艰苦环境中的挣扎与成长,以及角色从平凡人到英雄的蜕变过程。

在《归队》中,李乃文饰演的汤德远是一个极具层次感的角色。以往,李乃文塑造过不少都市精英形象,例如在一些现代剧中他常常是西装革履、思维敏捷的职场人士,这些角色性格较为鲜明外向,生活环境也与现实都市紧密相连。但此番,汤德远的境遇截然不同,他身处抗战时期,有着普通人的怯懦与纠结,面对家庭和战争的双重压力,他有坚定果敢,也有过动摇……

应该说,李乃文在塑造汤德远时,他通过细腻的微表情展现角色内心的挣扎,当汤德远面对老排长鲁长山归队的劝说时,李乃文的眼神中流露出犹豫、愧疚和对未知的恐惧,这种复杂情绪的传递没有依靠过多台词,仅靠眼神和微微颤抖的嘴唇,就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的纠结。在肢体动作上,李乃文也下足了功夫——例如汤德远在劳工营劳作时,身形佝偻、步伐沉重,充分展现出被生活和战争压迫的疲惫感……这与李乃文之前饰演的都市角色的挺拔姿态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他在《归队》中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在困境中不断挣扎成长的抗战英雄形象。

在《归队》中,李乃文对于汤德远情感的演绎也是一大看点,和他之前所饰演的角色相比,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复杂度都有了极大提升。在一些现代剧中,李乃文饰演的角色情感多围绕爱情、友情和职场竞争,相对比较贴近日常生活情感范畴。此番,汤德远的情感则是被战争背景所笼罩,包含了对家人的愧疚、对战友的情谊、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对信仰的重新审视。

例如剧中,在得知妻儿被日军抓走后,李乃文将汤德远的焦急、愤怒和自责展现得极具感染力,他先是瞪大双眼,满脸不可置信,接着双手紧握成拳,身体微微颤抖,从喉咙里发出低沉的怒吼,把一个父亲、丈夫的无助与愤怒诠释得入木三分。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汤德远重新归队,李乃文不但演绎出了角色从迷茫到坚定的信仰转变,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战争年代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从剧情推动角度来说,汤德远这个角色在《归队》中至关重要,和李乃文以往所演角色在剧情中的作用也有很大区别。以往,李乃文的角色多是剧情发展的参与者,起到辅助推动或是制造一些冲突矛盾点的作用,例如在一些爱情剧中作为男女主的朋友,提供情感建议或者制造一些小误会。

但在《归队》里,汤德远是剧情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之一,他的心态变化,不但引发了一系列故事冲突,也使得剧情节奏放缓,由此得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与伪军团长肖铁林的接触,又为剧情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紧张感。而他最终的归队,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重要节点,更是推动整个抗联小队重新凝聚、走向胜利的关键因素。李乃文通过对汤德远这一角色不同阶段状态的精准演绎,让剧情跌宕起伏,更吸引观众持续关注人物的命运走向。

在《归队》中,李乃文的动作戏也值得关注,这和他之前作品中的动作表现有很大不同。之前的现代剧中,他所演角色的动作更多是日常化的行走、交流,而在《归队》里,作为抗联战士,他有大量的战斗动作戏。

在战斗场面中,李乃文的动作十分干练、专业,和角色身份高度契合。在使用机枪射击时,他熟练地操作武器,身体随着射击的后坐力做出相应的动作调整,眼神中透露出专注和坚毅。通过这些精彩的动作戏,他不仅让观众看到了汤德远作为战士的果敢一面,也让战争场景更加具有真实性和震撼感。

另外,李乃文在《归队》中的台词风格与他之前饰演的角色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现代都市剧中,他的台词通常较为时尚、口语化,语速较快,用词也更贴近现代生活,会有很多流行语、网络用语的运用,以此用来展现角色的个性和生活环境。

在《归队》里,汤德远的台词则明显充满时代感和地域特色,李乃文的语速相对较慢,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沉重的分量,这与战争年代人们经历苦难后的沉稳相呼应。在表达内心想法时,汤德远的台词简洁而有力,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对生存、对战争、对家国的质朴思考。应该说,李乃文通过对台词的精准把握,让汤德远这个角色从语言上就与以往角色区分开来,生动地还原了一个抗联战士的时代形象。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梦寐说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