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藏了整整7年的“狠剧”终于要来了!不是那种瞎编的扫黑故事,是直接把当年震动全国的刘汉案扒出来拍的——38集《国家行动》11月就要上线,平台直接标了“胆小慎入”。要知道这案子当年光案卷就堆得比人高,现在居然敢原封不动搬上荧幕,连死刑犯行刑前给省领导打电话
家人们,藏了整整7年的“狠剧”终于要来了!不是那种瞎编的扫黑故事,是直接把当年震动全国的刘汉案扒出来拍的——38集《国家行动》11月就要上线,平台直接标了“胆小慎入”。要知道这案子当年光案卷就堆得比人高,现在居然敢原封不动搬上荧幕,连死刑犯行刑前给省领导打电话的细节都没删。更绝的是张译,以前演警察看着就正派,这次穿警服当“内鬼”,眼袋一耷拉全是坏水。这剧到底藏了多少不敢播的真相?能顺利上线,是不是真像网友说的“扫黑剧天花板要换主了”?
这剧敢这么横,根本原因是“有原型撑腰”——故事根儿上是四川绵阳1.10大案,核心就是当年的刘汉案。现实里的刘汉可不是小混混,是身家几百亿的汉龙集团董事长,2015年因为组织黑社会、故意杀人等一堆罪名被判了死刑。
剧里把他改成了“刘唐”,在滨江那地界简直横着走:想拿项目没人敢拦,得罪他的人转眼就“消失”,连公安副局长都得凑上去给他递烟点火。最吓人的是剧里复刻的真实细节:刘汉当年行刑前,居然还敢嚣张地要求给省里领导打电话,这一幕直接被拍进了剧里。
要知道这案子从案发到底稿,前前后后等了9年才敢开机。有知情人说,光是梳理案情细节就用了2年,就怕漏了哪个“敏感点”。现在能把这些摆上台面,光这份胆子就比很多剧强太多。
看预告最让人上头的,不是枪战爆炸,是戏骨们的“眼神杀”。最显眼的就是张译,这次彻底换了个样子演黑警徐望东——以前演《狂飙》里的安欣,眼里全是不服输的劲儿;这次穿警服站在黑帮老大身边,嘴角一撇、眼袋一垂,那股“我就是保护伞”的嚣张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黄志忠更不用说,演专案组组长贺延龄,刚出场就拍桌子放狠话:“今天谁挡我,我办谁”。那眼神瞪过来,比真警察还威严,网友都说“这才是扫黑组长该有的样子”。还有于和伟演的律师侯庐,表面帮人打官司,背地里跟黑帮、
贪官两头勾连,一个眼神就藏着好多心思。
不光演员能扛,台词更是“刀刀见血”。编剧张成功根本不废话,贪官跟黑帮吃饭时,夹着鱼翅慢悠悠说“这盘鱼翅凉了,人也该凉了”,没一个脏字,却比骂街还让人后背发毛。这种台词功力,难怪有人说“光听对话就想追更”。
这剧的“真实”简直做到了骨子里,连剧组都疯得有点离谱。为了还原当年的场景,直接把机器搬进了当年查封的刘汉旧别墅里拍,墙上当年留下的弹孔都没补,就那么原封不动留在镜头里。
导演高群书更会玩,把《征服》里那种“街头狠劲”和《风声》的窒息感揉到了一起。镜头晃得像跟拍的纪录片,审讯室的墙皮掉渣、光线昏暗,连空气里仿佛都飘着霉味。有提前看片的人说,好几次以为自己在看真实办案录像,差点忘了是电视剧。
但再敢拍也有“底线”——剧组直接请了法律顾问全程跟组,每句台词、每个镜头都要过一遍。不是怕审核不过,是怕有些犯罪细节太具体,被别有用心的人学去。这种“敢拍又谨慎”的劲儿,反而让人更期待内容有多硬核。
不过这剧也不是一帆风顺,从2016年拍完到现在,整整压了7年。本来2017年要在央视播,结果临时被调换,直到2020年才拿到发行许可证,集数还从原来的版本改成了38集。
这就让网友吵翻了:有人说“肯定是尺度太大,删改了好几年才过审”,还翻出当年刘汉案的细节,猜剧里是不是删了“保护伞层级”的内容;也有人觉得“是故意吊胃口,毕竟越神秘观众越想看”。甚至有老粉担心“别像有些剧似的,删着删着把精髓都删没了”。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这种真实案件改编的剧,稍微有点偏差就可能出问题。但能从2016年熬到2024年开播,本身就说明内容经得起推敲。就像网友说的:“哪怕删了点,敢拍刘汉案这事儿,就比很多‘架空扫黑剧’强十倍”。
看了这么多信息,我倒觉得《国家行动》的底气,从来不是“尺度大”,而是“敢讲真”。这些年扫黑剧不少,但很多要么把黑社会写成“被逼得没办法才走歪路”,要么把保护伞塑造成“一时没忍住犯了错”,总想着给反派找理由。
但这剧偏不:刘唐(原型刘汉)不是“后来变好”,就是天生的坏;徐望东也不是“被人逼着做坏事”,是从根上就烂透了。没有洗白,没有借口,只有“专案组找上门,一网打尽”的爽感。这才是观众想看的扫黑剧——不是靠新奇的情节博眼球,是靠真实戳人心。
而且它的“真实”里藏着敬畏:敢用真实别墅、敢拍真实细节,却又请法律顾问把好关。这说明扫黑剧的核心从来不是“展示恶”,而是“撕开恶,提醒人”。让观众看到黑恶势力有多猖狂,保护伞有多可恨,才能更懂“扫黑除恶”有多不容易。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刘汉案改编”我是捏把汗的,怕拍得太浅,对不起当年办案的警察,也对不起关注这案子的人。但看了预告和幕后细节,悬着的心放下了大半。
张译的眼袋、黄志忠的狠话、没补的弹孔、那句扎心的“鱼翅凉了”,每一个细节都在说“我们没瞎编”。压了7年又怎样?只要内容没缩水,晚播几年反而更让人期待。
比起那些靠流量撑场面的悬浮剧,《国家行动》这种下“笨功夫”做出来的作品,才真正配得上“扫黑剧”这三个字。11月开播后,我肯定第一时间追——不是为了看“狠场面”,是想看看那些藏在案卷里的真相,终于能以影像的方式,被更多人记住。毕竟,记住黑暗,才更能珍惜光明。
来源:胡杨树5C3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