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毁了整部剧!《灼灼韶华》最大的败笔,就是这两位“戏混子”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2 17:16 2

摘要:备受期待的央视年代大剧《灼灼韶华》已于9月8日开播,收视率一度断层领先。该剧改编自晋江文学城小说《野心家》,以1916年为背景,讲述中药商人的女儿褚韶华在男权社会中凭借商业头脑闯出一片天的故事。

备受期待的央视年代大剧《灼灼韶华》已于9月8日开播,收视率一度断层领先。该剧改编自晋江文学城小说《野心家》,以1916年为背景,讲述中药商人的女儿褚韶华在男权社会中凭借商业头脑闯出一片天的故事。

制作团队堪称豪华——导演余丁曾执导《鸡毛飞上天》,编剧苏晓苑是《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编剧,服化道也十分精良。然而这部被寄予厚望的作品,却因为两位演员的糟糕表现,在豆瓣收获了大量一星差评。

《灼灼韶华》开篇就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冲击——39岁的热依扎扎着两条麻花辫,强行扮演18岁的怀春少女。镜头推近时,她眼角的细纹和疲惫的眼神与角色设定产生了强烈反差,让人瞬间出戏。

热依扎的演技在《山海情》中已经得到了充分认可,李水花一角让她荣获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但在这部新剧中,她的表演却显得力不从心。当她试图展现少女的天真烂漫时,表情和肢体语言都显得刻意而生硬。

特别是在与唐曾饰演的陈大顺的感情戏中,热依扎努力做出娇羞状,却让人感觉是在“装嫩”。她微微低头、眼神闪烁的样子,本该展现少女怀春的羞涩,却因为年龄与角色的巨大差距,显得格外不自然。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剧中人物对女主角外貌的吹捧,多个角色不断强调褚韶华“美貌惊人”、“倾国倾城”,但镜头前呈现的却是一张明显不再年轻的脸庞。这种台词与视觉的严重脱节,成为观众吐槽的重灾区。

为什么制片方非要让中年演员挑战少女角色?难道中国影视圈真的找不到合适的年轻演员了吗?这个问题不仅出现在《灼灼韶华》,近些年已经成为影视剧的普遍现象。

如果说热依扎的问题主要是选角失误,那么62岁的李勤勤则贡献了堪称灾难级的表演。她饰演的陈家主母本该是沉稳威严的大家族女主人,却被她演成了摇头晃脑的“表情包”。

李勤勤从事表演工作四十年,曾经在《京华烟云》、《大宅门》等作品中都有出色表现。但近年来,她的表演却逐渐陷入模式化的怪圈。在《灼灼韶华》中,她标志性的瞪眼、咧嘴、晃脑袋的三件套表演再次出现。

她的每个动作都在告诉观众“我在演戏”,训斥晚辈时,她机械地提高音量、瞪大眼睛;与人争执时,她刻意加重语气并配合夸张的手部动作;甚至连喝茶的镜头,都要先瞥一眼再慢慢端起茶杯,每个细节都透着表演的痕迹。

特别是在与热依扎的对手戏中,本应是两个女人之间的心理博弈,却被她演成了单方面的撒泼打滚。当她藏糖被戳穿的那场戏,她的表情扭曲夸张,眼睛一大一小,眉头皱成八字形,将角色应有的心虚和尴尬演绎得如同儿戏。

观众不禁要问:这就是一位从业四十年的老戏骨应有的水平吗?为什么她的表演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在退步?这种流于表面的表演方式,完全浪费了一个本该出彩的角色。

《灼灼韶华》的制作本可谓用心良苦——剧组为了还原1916年的时代风貌,专门搭建了整条街道,药铺里的戥子秤、药碾子等道具都是精心搜集的古董真品。

服装组也为角色设计了符合身份变化的服饰,从粗布衣到丝绸旗袍,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剧本本身的节奏也很明快,不拖沓。

女主角在四集内就经历了恋人“死而复生”、家人生子、事业起步等多重转折,这种叙事速度在国产剧中相当罕见。支线情节的设计也颇具巧思,展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商业环境。

其他配角的表演可圈可点,丁勇岱饰演的陈老爷不怒自威,将一个明事理的商人形象塑造得立体可信。唐曾饰演的陈大顺憨厚朴实,看女主角时的温柔眼神让人信服这就是民国时期的好丈夫。

但所有这些优点,都被两位主演的糟糕表现所拖累。观众看剧时不断出戏,无法沉浸在剧情中。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这两位演员的吐槽:“热依扎的皱纹比我的未来还清晰”、“李勤勤的表演让我想起了幼儿园汇演”。

更令人遗憾的是,剧本本身也存在明显缺陷。女主角的光环过于强大,徒手抢枪、勇救孩童等情节缺乏足够的逻辑支撑,让整部剧的年代感大打折扣。药铺经营的细节经不起推敲,大家族的人员构成和关系设置也显得单薄。

《灼灼韶华》的失败不是个例,而是整个行业问题的缩影。为什么制作方宁愿让39岁的演员扮嫩,也不愿启用新人?为什么资深演员会陷入模式化表演的困境?

资本的压力是重要因素,选择有名气的演员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保证基本的收视回报。热依扎作为飞天奖得主,李勤勤作为观众熟悉的“婆婆专业户”,都能够为剧集带来初始关注度。但这种保守的选择,往往可能以艺术质量为代价。

演员自身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一些中年演员不愿接受与年龄相符的角色,执着于扮演年轻人物,导致观感失衡。而老一辈演员则可能因为演出经验过于丰富,陷入表演的舒适区,不再追求突破和创新。

导演和制片方的纵容也是问题所在,如果导演能够对演员的表演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制片方能够坚持选择合适的演员,这种尴尬的局面本可以避免。但现实中,知名演员往往拥有更多话语权,制作方不得不做出妥协。

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同样不容忽视,随着海外优质剧集的引入和观众观剧经验的丰富,大家对表演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可能被接受的表演方式,现在再也无法蒙混过关。

《灼灼韶华》的案例值得整个行业深思:当资本选择与艺术质量产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观众用遥控器做出的选择已经给出了答案——只有尊重艺术规律、尊重观众智商的作品,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一部本可以成为精品的好剧,就这样被两位“戏混子”毁了。这不仅是《灼灼韶华》的遗憾,也是整个中国影视行业的悲哀。

信息来源:

第一集|《灼灼韶华》:拽妃又与命运较上劲儿——澎湃新闻

《灼灼韶华》真实案例还原民国商战风云——青瞳视角

来源:无羽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