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退钱!眼睛脏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2 05:31 1

摘要:其实不只我自己,武侠题材陪伴了很多人成长,更是因为其中的潇洒和快意,成为很多人逃避现实和寄托理想的工具。

很多读者都知道,我对于武侠题材比较偏爱。

其实不只我自己,武侠题材陪伴了很多人成长,更是因为其中的潇洒和快意,成为很多人逃避现实和寄托理想的工具。

武侠,还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类型。

武侠题材的衰落与消失,是很多人内心永远的遗憾。所以,每当有作品在追溯过去武侠的黄金岁月,寻找正统武侠的表达方式,就会吸引起观众足够多的关注。

而《赴山海》,就标榜着自己是具备“正统武侠味道”的作品。

改编温瑞安的《神州奇侠》系列,预告片剪得有模有样。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赴山海》的确是想要重振正统武侠。

结果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打脸。

别说正统武侠了,《赴山海》连基本的正常都算不上。

01

穿书?把智商穿没了?

在温瑞安的作品序列中,《神州奇侠》虽然没有《四大名捕》声名远播,却是温瑞安的武侠世界观里,最完整和最丰富的。

温瑞安自己也认为,创作生涯再难有超越《神州奇侠》的作品。

也就是说,改编《神州奇侠》,只要尊重设定和大概的框架脉络,就会呈现出非常完整正统的武侠作品。

然而,《赴山海》的团队却觉得,自己的编剧要比温瑞安更聪明,更懂得什么是武侠。

一上来,先把传统的少年快意恩仇的成长故事改编成了现代人穿书。

不仅有穿书设定,还有无限流,《赴山海》的男主角萧秋水,可以重生再来。

也许,《赴山海》的团队与编剧认为,正统的东西太陈旧了,加入穿书可以通过潮流的思想让剧集具备更有趣的现代意识。

但明明有走穿书路线的《庆余年》珠玉在前,《赴山海》却只学到了皮毛,根本没有考虑,穿书的概念要怎么践行才有意思。

在《赴山海》里,没有看见现代角色肖明明怎么把现代意识带入到萧秋水的武侠世界。

甚至如果不是剧集强调,你根本想不起来还有现代人。而当提到现代人与穿书,主角的逻辑又和其他内容断联了。

《赴山海》自作聪明的加戏,仅仅加出来无比刻意的喜剧元素,以及套路式的现代反差桥段,显得非常儿戏。

尤其是故事的主线围绕着“天下英雄令”的争夺,权力帮对于萧秋水和萧家的追杀。

但是剧集没有像小说去强调故事所处的背景,穿书设定之后男主角对于时代与家族环境的情感也缺乏建立的过程。

因此“天下英雄令”的存在就变得抽象,失去了特别的含义。

而萧秋水和权力帮之间的纠葛,就更加奇怪。

萧秋水身边反复冒出了好几个权力帮的“卧底”,动不动就有人是权力帮的手下。

也不知道权力帮到底有没有掌握大局的本事,手下的人是不是真的互相认识;但凡这么多人统一行动,在故事前半程,还没有什么功力的男主角,应该早就被拿下了。

在穿书设定下,男主角就在懵懂莽撞中被强行和暗中的金手指推着向前走。并且能够重生更是几乎彻底消解掉“侠义行为”,以及对于人性的重要性。

没有看出剧集里的男主角和热血侠义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更很难看出他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这也是男频剧的大忌,我们既不能理解男主角的处境,也无法进入男主角内心,那男频和武侠最擅长的从普通成长为大侠的爽感更无从谈起。

当然,只要你欣赏完整部剧集的制作,就会意识到,剧本并非是它最敷衍的环节。毕竟你也很少有机会可以在剧集里,发现亲自出镜的“剧本”。

02

如此奇葩,还可以过审?

《赴山海》开播的第一天,就被观众们发现了没擦干净的威亚,还有男主角出戏的妆容与配音,几乎很难让人联想他能够成为大侠。

当然,更难想象的是,还有大量叽里呱啦听不清楚的台词,恐怕男主角基本也没怎么背过。

一个画面里,镜头稍微往下挪了点,竟然露出了男主角手里握着的剧本,甚至还能够清晰看到现代的标记。

原来不仅是男主角灵魂穿过来了,还是真的带着剧本穿过来的,所谓的穿书是这么个穿书,贻笑大方。

并且,有眼尖的观众发现,在剧集中出镜的剧本,还远远不止一处。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环境里,作品能够正式亮相,需要经历重重的审核和确认,涉及大量人员,那么是都没有察觉还是...

算了,不说了。

纵观《赴山海》,穿帮的地方更是不计其数,演员穿着洞洞鞋,群众演员在地上挖耳朵,擦掉威亚的画面,也能够看到演员手里抓着威亚绳…

穿帮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是剧组上下集体的不用心导致。拿着剧本站在镜头前的演员,他的状态值得谁的信任呢?

导演不仅允许男主角拿着剧本工作,还允许演员穿着不合适的造型,还允许群众演员乱来,甚至允许剪辑的粗心。

在剪辑、导演、平台“层层把关”之后,就把如此荒唐的内容送到了付钱充值的观众面前。

如此不尊重自己的工作,如此不尊重衣食父母的观众,如此搜罗摆烂的团队,拼凑出了令人发指的结果。

而剧本被剪进画面这种事,其实是非常容易修正的错误,并不是多么困难,多么不可控。

但他们,就是愿意在所有人可控范围内的穿帮,就是愿意明目张胆,就是愿意堂而皇之。

就如此的态度,到底是怎么有底气,在宣传的时候说自己是“正统武侠”,说自己能够“重塑武侠风范”的?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别说在剧集中塑造侠义精神了,整部作品就是在处处敷衍,能糊弄就糊弄,就最起码的对自己职业的敬畏精神都没有,还有什么资格,谈“侠”呢?

如果出来一个人,能够把如此的剧组,如此的团队都灭了,那确实能称得上行业内惩奸除恶的“侠”。

03

武侠,到底在哪?

近几年来,国产剧集的质量算是在逐渐上升的的,每年都会有几部高质量的剧集,还时不时能出现一些现象级作品。

这似乎给了我们错觉,是华语创作环境变好了,作品的用心程度提高了,未来可期了。

但像《赴山海》如此打着宏大的旗号,实际上还是沉浸在粗制滥造的流量剧集和出品方也不少。

它们动不动就说自己呈现“反封建主义”,或者自己弘扬“传统文化”,但仔细一看,就知道是披着皮做生意。

而观众欣赏完作品之后,丝毫都不会觉得爽,只会认为被口号诈骗了,眼睛脏了。

《赴山海》的“武侠”,就是诈骗手段,让观众以为自己是来享受正统武侠,结果一打开直接“侮瞎”。

在10年代那会儿,随着国产剧集越来越火,经济形势欣欣向荣,即便是妖魔鬼怪都能够火一把。

所以涌出了大批粗制滥造但热度很高的作品,当初统一称为“雷剧”。

如今,经济下行了,不是什么作品都有人买单,更不是什么作品都能够顺利开机。

“雷剧”的形容词虽然消失了,就连“雷剧”曾经的代表人物于正,都改口忽悠观众自己注重制作水平,但从根本上“雷剧”却始终存在。

为了节省费用,或者是因为给到的制作费用原本就不足,好不容易在寒冬状况下开机的戏,不想着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

反倒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地想着投机取巧,想着开心自己,忽略观众感受,把更多的钱花在让自己舒服上,把更少的钱投向制作。

《赴山海》绝对不是这么干的第一部,也不是最后一部。

但因为它的问题过于集中,不尊重观众的态度过于明显,因此,观众也绝对不会给它保留体面。

在如此实锤的证据面前,出品方和粉丝竟然还敢冒出来说是被有人“抹黑”,去责怪观众不用心看,不沉浸式看。

难道观众没法用心看,没法沉浸式看的原因,不是由于出品方没有用心制作?演员根本没有沉浸式表演吗?

就算有人抹黑你,这桶脏水也是《赴山海》自己提溜出来的。

这种剧还能存在,只能说明抹得还不够黑,被骂得还不够狠,观众的包容底线还不够低。

把他们批评到退出影视行业,批评到不敢再粗制滥造,批评到学会谦虚和认真,才算得上“武侠精神”。

来源:王好为的团队建设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