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的河山》刚播完,《阵地》就接着上了,这不是一般的抗战剧,讲的是1938到1944年,一群文化人拿笔当武器,用文章和艺术抗日的事,毛泽东那时候就盼着有人能站出来,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打下去。
《我们的河山》刚播完,《阵地》就接着上了,这不是一般的抗战剧,讲的是1938到1944年,一群文化人拿笔当武器,用文章和艺术抗日的事,毛泽东那时候就盼着有人能站出来,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打下去。
那时候中国正被战火撕扯,郭沫若、徐悲鸿这些人都没拿枪,他们在西安、桂林办报纸、写文章、画画、搞音乐,用文化把大家的爱国心连在一起,徐悲鸿的画,巴金的小说,夏衍的剧本,这些现在听来熟悉的名字,当年都在文化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拼过。
这部剧有意思的地方是全用熟面孔,李晨、冯绍峰、徐璐都来了,三大平台一起播,看得出下了功夫,以前抗战剧总离不开打仗,这部却反过来,专讲文化人怎么救国,观众能看见郭沫若写文章有多较真,徐悲鸿画画有多拼命,李克农怎么把情报网一点点织密。
其实挺好奇的,真能靠一支笔打胜仗吗,看完这部剧或许能懂点门道,那些文化大家的名字以前课本里只见过,现在能在剧里看他们怎么拿艺术当武器,总归值得一看。
历史总让人想不明白,那些没枪没炮的文化人,真能在乱世里撕出个口子吗?剧里其实有答案,就看观众愿不愿意去找了。
来源:小马爱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