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短剧“精神鸦片”侵蚀,国家亮剑刻不容缓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1 19:24 2

摘要:在信息飞速流转的当下,短剧以其“短平快”的特点迅速占领大众娱乐市场,成为不少人茶余饭后的消遣。然而,当我们深入审视这一新兴文化现象,就会惊觉,有些短剧正悄然变成比鸦片更具危害的精神毒瘤,急需国家出重拳整治。

在信息飞速流转的当下,短剧以其“短平快”的特点迅速占领大众娱乐市场,成为不少人茶余饭后的消遣。然而,当我们深入审视这一新兴文化现象,就会惊觉,有些短剧正悄然变成比鸦片更具危害的精神毒瘤,急需国家出重拳整治。

打开一些热门短剧平台,仿佛踏入了一个荒诞离奇的“金钱权力至上”异世界。这里面,权势被无限夸大,金钱成了万能的魔杖。剧中角色非富即贵,随便一个就是江城、云城首富,资产动辄千亿、万亿 ,权力通天,翻云覆雨。他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决定他人的命运,让法律、道德、公序良俗统统为其让路。

在这些剧里,社会矛盾被刻意放大,成了制造冲突与“爽点”的工具。贫富对立、男女对立、阶层对立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穷人在剧中被肆意践踏、侮辱,毫无尊严可言;而富人则嚣张跋扈、为所欲为,凭借财富与权势肆意欺凌弱者。这种片面、极端的呈现,严重误导观众对社会真实面貌的认知,加剧社会撕裂感。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短剧宣扬“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哪怕是杀人”的荒谬逻辑。剧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节:主角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比如故意伤人、杀人,只要甩出一沓厚厚的钞票,或者动用背后强大的权势,就能轻松摆平,逍遥法外。法律的威严被弃如敝履,公平正义成了遥不可及的幻影。这不仅是对法治社会的公然亵渎,更是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价值观的严重毒害。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种错误观念,可能会认为现实世界也是如此,有钱有权就能无视法律,从而埋下违法犯罪的隐患。

短剧受众广泛,其中不乏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和缺乏辨别能力的中老年群体。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外界的信息,短剧里这些错误的价值导向,极易让他们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放弃对知识、道德、理想的追求,转而渴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和权力。而中老年群体本应在安逸的晚年享受真实、积极的精神文化生活,却被这些低俗短剧误导,陷入虚幻的“财富权力梦”中,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已敏锐察觉到短剧市场的乱象,开始出手整治。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布管理提示,对短剧的题材、内容、价值观表达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为行业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这是一场及时雨,也是一记警钟,提醒着整个短剧行业:创作要有底线,不能为了流量和利益肆意践踏公序良俗,传播错误思想。

但整治之路任重道远,除了监管部门加强审查力度,提高准入门槛,加大违规处罚,平台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完善审核机制,对低俗、有害内容坚决说“不”;创作者更要秉持敬畏之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挖掘真实、有价值的故事,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观众奉献有深度、有内涵的优质作品。

只有多方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彻底清除短剧市场的“精神鸦片”,让这一文化形式回归正轨,真正成为传播正能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有益载体,助力构建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 。

来源:快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