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筝》中,袁农早猜到郑耀先身份,却还要置他于死地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1 17:02 2

摘要:你可别忘了,袁农和郑耀先之间,还夹着一个女人——程真儿。程真儿心里真正爱的是谁?是郑耀先。她为了郑耀先,那是能豁出命去的。袁农呢?他喜欢程真儿,但程真儿对他没那意思。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咱们今天来聊聊《风筝》里袁农这个人。为啥他好像早就感觉到郑耀先(六哥)可能不是真反动派,却还往死里整他?

这里头的道道,说穿了,确实有点羞于启齿,但特别真实,就是人性里那点最见不得光的东西在作祟。

首先要清楚袁农是个啥样的人。他是山城地下党的负责人,老革命,立场坚定,对敌斗争坚决。按说这是个正面人物吧?

可你看完全剧后,最憋屈、最让人窝火的,可能就是他针对郑耀先的那些操作。这不是一句“革命立场”就能解释通的,根子底下,藏着点别的东西。

第一,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嫉妒心烧的。

你可别忘了,袁农和郑耀先之间,还夹着一个女人——程真儿。程真儿心里真正爱的是谁?是郑耀先。她为了郑耀先,那是能豁出命去的。袁农呢?他喜欢程真儿,但程真儿对他没那意思。

这事儿就膈应了。袁农一个堂堂的革命领导者,在感情上居然完全败给了郑耀先这个“军统大特务”。你说他心里能痛快吗?他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为了另一个男人神魂颠倒,而那个男人偏偏是自己最憎恨的敌人阵营里的头面人物,这种扭曲的心理,足以让他发狂。

所以,他对郑耀先的恨,从一开始就掺进了强烈的个人情绪。这种情绪叫“嫉妒”,或者更难听点,叫“情敌的恨”。他恨不得把郑先碎尸万段,不仅仅因为郑耀先是“鬼子六”,更因为郑耀先得到了他得不到的女人。这种私仇,被他用“革命”这件光明正大的外衣完美地包裹了起来。他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或者不愿意承认,他那么积极地想搞死郑耀先,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发泄私愤。

第二:教条主义害死人,更怕承担责任。

袁农是那种典型的“原则大于天”的干部。他的思维是线性的、僵化的。在他那套非黑即白的认知体系里,郑耀先就是军统大特务,是反革命,是双手沾满同志鲜血的刽子手。这个标签贴上了,就撕不下来了。

后来,哪怕他隐约感觉到一些不对劲,比如郑耀先某些行为很蹊跷,好像暗中帮过共产党,甚至上级(比如钱副部长)似乎对郑耀先有种不同寻常的态度,他也宁愿选择不相信,或者直接忽略。

为啥?因为承认郑耀先可能是自己人,这个责任和风险太大了!

想想看,如果他袁农,一个长期坚定要除掉郑耀先的人,突然转头说“郑耀先可能是我们的同志”,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以前的判断全是错的?意味着他可能差点错杀了自己的同志?意味着他要否定自己过去的一切行动和立场?这个脸,他丢不起。这个政治风险,他担不起。承认错误,尤其是一个如此重大的错误,对于他这种位置的领导来说,有时候比坚持错误更需要勇气。很可惜,袁农没有这种勇气。

所以,最“安全”、最“正确”的做法,就是继续咬死郑耀先是敌人。这样,即使将来错了,那也是“对敌斗争坚决”,顶多是误判,是“可以理解的错误”。但如果他替郑耀先说话,最后万一郑耀先真是特务,那他就万劫不复了。这种精致的利己算计,让他选择了最保守、也最冷酷的道路。

第三:被郑耀先碾压的挫败感。

袁农是搞地下工作的领导,但他和郑耀先几次交手,几乎从来没赢过。郑耀先就像个幽灵,总能提前一步,总能化险为夷,把他耍得团团转。

这种智商和能力上的被碾压,对于一个自视甚高的领导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羞辱。他搞不定郑耀先,这本身就显得他很无能。这种无能狂怒,更需要找到一个出口。消灭郑耀先,就成了他证明自己能力、挽回面子的唯一途径。他必须通过“除掉”郑耀先这个行为,来向自己、也向组织证明:我袁农是对的,我是有能力的。

第四:他可能真的“猜到”了一点,但正因如此,才更恨!

这一点最诛心。看到最后,我们回头想想,以袁农的位置和接触的信息,他难道就真的一点都没感觉到郑耀先的异常吗?未必。他可能模模糊糊地意识到,郑耀先背后或许有更深的东西。

但这种“猜到”,非但没有让他手下留情,反而可能加剧了他的恨意。

为什么?因为如果郑耀先真的是自己人,那就意味着,郑耀先所做的一切“坏事”,都是在演戏,都是在完成更崇高的任务。相比之下,他袁农呢?他在明处,看似是领导者,但实际上却被蒙在鼓里,像个傻子一样被自己人耍得团团转,甚至还拼命地去攻击自己的同志。

这种真相太残酷了,太让他无法接受了。这比郑耀先真是个纯粹的敌人,更让他感到难堪和羞耻。这等于说,他袁农的“革命坚定性”,成了阻碍自己同志完成任务的绊脚石,成了笑话。

所以,他潜意识里可能抗拒甚至恐惧这个猜想。他宁愿相信郑耀先就是纯粹的坏,这样至少能保住他自己的正确性和尊严。他必须拼命地证明郑耀先是敌人,其实也是在拼命地说服自己,消除自己内心那份不安和羞耻感。

总结一下:

袁农往死里整郑耀先,根本不是什么“革命立场坚定”,那只是幌子。底下藏着的,是个人情感的嫉妒、教条主义的自私、能力不济的恼羞成怒,以及害怕面对真相带来的巨大羞耻

他后来很多行为,已经超出了对敌斗争的范畴,更像是一种泄愤和偏执。他给郑耀先带来的痛苦和磨难,甚至比真正的敌人还要多。

所以说,这个真相确实“太羞耻”。羞耻在哪?羞耻在一个号称“革命者”的人,却被个人私欲和狭隘的心胸蒙蔽了双眼,为了自己的面子、私愤和所谓的安全,不惜对自己可能的同志下死手。他打着最光明正大的旗号,却行着最见不得人的心思。

这才是袁农这个人最可悲、也是最可恨的地方。他让我们看到,有时候,来自“自己人”的刀,往往比敌人的更冷、更疼。郑耀先能躲过明枪暗箭,却差点死在同志这种“正义”的偏见和私心下,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来源:小源影视天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