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灼灼昭华》把镜头怼到民国药行的柜台后面,让三个聪明人用算盘珠子打了一场关于人性的算盘。
上海滩的药香里,藏着比药材更苦的东西。
《灼灼昭华》把镜头怼到民国药行的柜台后面,让三个聪明人用算盘珠子打了一场关于人性的算盘。
褚韶华拎着清神丸闯进闻氏药房那天,没人想到这味药会炸开整个上海滩的垄断格局,更没人想到,最后炸碎的会是人心。
最扎眼的不是商战有多花哨,是夏元把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时,脸上那种“我只是在谈生意”的理所当然。
橘井堂要清神丸抹掉闻氏招牌,原料必须从守元药庄走,对赌协议写得像卖身契——这些条款单拎出来都够呛,偏偏他还能笑着补充一句“合作共赢”。
闻知秋当时没掀桌子,只是用钢笔在合同上划了道线,像在给未来的裂缝做记号。
后来东方补脑丸出事,夏元用劣质药材替换关键成分,算盘珠子终于崩了。
褚韶华蹲在药库验货时,指甲缝里全是药材碎屑,她没哭没闹,只是把夏元送来的货箱一个个掀翻在地。
那一刻突然懂了:原来比假药更毒的,是把信任当筹码的算计。
最妙的是剧里没把夏元拍成脸谱化的反派。
他深夜独坐在橘井堂阁楼打算盘,月光把账本照得惨白,那副“我只是想赢”的偏执,反而比任何咆哮都瘆人。
观众在弹幕里刷“夏总糊涂啊”,其实心里门儿清——现实里多得是这种把捷径当正道的聪明人。
褚韶华和闻知秋最后能翻盘,靠的不是主角光环,是两个细节:闻知秋连夜跑遍江浙药材市场,鞋底磨穿那天,在电报局给褚韶华发了句“桐乡的货保住了”;褚韶华在女工宿舍熬了三个通宵改配方,手指被药碾子磨出血泡,第二天照样踩着高跟鞋去谈合作。
这些不体面的狼狈,反而比任何豪言壮语都带劲。
剧终时夏元退出上海医药圈,背影混进十六铺码头的人流里。
没有审判,没有忏悔,就像现实里那些搞砸合作的人,最后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打算盘。
而闻氏药房的新招牌挂上去那天,褚韶华把清神丸的价签往下调了三分钱——她说要让买药的人先尝到甜,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这剧最狠的地方在于,它把“诚信”拍成了会疼的东西。
不是喊口号,是让你看见褚韶华验货时发抖的手,看见闻知秋在合同上划的那道线,看见夏元阁楼里那盏永远算不清的孤灯。
原来所有商业教科书最后一页都写着:算得清的是账,算不清的是人心。
来源:午夜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