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繁花》豆瓣9.4那天,朋友圈刷屏的截图里,一半在夸王家卫的镜头,一半在夸秦雯的台词。
《繁花》豆瓣9.4那天,朋友圈刷屏的截图里,一半在夸王家卫的镜头,一半在夸秦雯的台词。
谁也没料到,三个月后,一个坐在轮椅上、手指只能微微抖动的编剧,用一段录音把这场集体狂欢撕了个口子。
古二的声音像漏风的旧磁带,每句话都喘着气,却字字带刺。
他说商战戏里那些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细节——宝总怎么在27秒里砸盘、发根如何靠一张汇票逼退深圳帮——全是他趴在病床上,用唯一能动的右手食指,一下一下敲出来的。
而秦雯在录音里笑:“别写那么专业,观众会困。
”王家卫补刀:“你负责煽情,商战让古二填肉。
”
最刺耳的是那句“洗稿教程”。
王家卫教秦雯把古二的台词拆成三行,中间插两句上海俚语,署名的位置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挪了窝。
像把别人的孩子抱去上户口,还顺手改了姓。
有人翻出《繁花》的剧本终稿,情感戏和商战戏确实像两副面孔:前者是旗袍开衩里的旖旎,后者是西装袖口藏的刀。
当时观众只当王家卫精神分裂得高级,如今才懂,那不过是两个灵魂在抢一具身体。
更荒诞的是价格表。
古二拿3000块月薪兼助理,倒贴钱买90年代上交所的绝版资料;秦雯现在改一稿收30万,剧组还得哄着她“别太辛苦”。
数字不会撒谎,它们把“才华”两个字钉在耻辱柱上,明码标价。
行业里混久的人见怪不怪:某爆款悬疑剧,真正写杀人逻辑的是个被踢出群聊的实习小编剧;某古偶大女主,历史顾问的署名被塞进片尾鸣谢,和道具狗并列。
只是这次,古二活不久了,渐冻症留给他的时间比片尾字幕还短,他懒得再忍。
网友冲进秦雯微博那天,她最新一条动态是晒白玉兰奖杯的反光面,配文“感恩所有遇见”。
热评第一只有八个字:“奖杯反光里,有古二吗?
”
王家卫的沉默不意外。
他电影里的人永远话少,但镜头会说话——这次,镜头外的人替他开口了。
有场戏里,宝总对爷叔说:“做生意不是比谁赚得多,是比谁睡得着。
”现在看,像提前写好的判词。
影视圈不缺天才,缺的是天才把别人当天看。
古二的遭遇不过是把遮羞布扯成横幅:当署名权都能被“洗”成流量密码,剧本杀里的凶手牌都比行业规则清白。
等着看热闹的人可能会失望——资本最擅长把丑闻熬成老汤,加点公关鸡精,又是营养美味的一锅。
但古二那台旧录音机已经按下播放键,声音不大,却足够让某些深夜改稿的人,在听见自己心跳时,多出一声迟疑。
毕竟,下次有人把署名栏空出来等人填名字时,脑海里或许会闪过一张病床,和一根敲键盘敲到痉挛的食指。
来源:优雅书签408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