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开播十周年,官方放“杀招”,刘涛、吴磊、陈龙发文;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1 08:23 2

摘要:十年过去,再刷《琅琊榜》时,弹幕里飘过一句“梅长苏要是活到现在,估计也得被催婚”,瞬间笑出声,又有点鼻酸。

十年过去,再刷《琅琊榜》时,弹幕里飘过一句“梅长苏要是活到现在,估计也得被催婚”,瞬间笑出声,又有点鼻酸。

原来经典不是被供在神坛,而是被观众拿来当日常段子,还能戳得人心口发软。

2015年首播那天,卫视黄金档被《好声音》和跑男夹击,谁都以为这部慢吞吞的古装权谋剧会被碾压。

结果第一集结尾,梅长苏在雪地里抬眼那一幕,直接把微博热搜从“小鲜肉恋情”挤了下去。

后来有人统计,当晚同时段弹幕量破了纪录,全是“这谁顶得住”。

那年胡歌刚经历车祸复出,刘涛刚生完二胎,陈龙还在被吐槽“古装丑男”,谁也没想到,一群“不被看好”的人凑在一起,把国产剧的天花板往上抬了三寸。

现在回头看,剧组穷得叮当响的段子都是真的。

霓凰郡主那件铠甲是道具组用塑料片刷漆做的,远景看着威风,近景全是划痕;梅长苏的狐裘是淘宝爆款,拍完戏胡歌直接穿回酒店当睡衣。

但穷有穷的浪漫,导演李雪坚持在横店最破的棚里拍朝堂戏,说“破屋顶漏下来的光,比万瓦灯更像人心缝隙”。

后来这成了影视学院灯光课的反面教材,却年年被学生偷偷模仿。

最魔幻的是十年后的今天,当年追剧的高中生现在成了打工人,午休时刷到胡歌的十周年寄语视频,听见他说“林殊的赤子之心,现在藏在你们的工牌后面”,突然在地铁上哭成狗。

旁边大叔以为小姑娘被领导骂了,递了张纸巾,结果看见屏幕上是梅长苏咳血的片段,默默把整包纸巾都塞了过来。

剧组重聚时,吴磊已经比陈龙高半个头,刘涛笑着说他当年踮脚都够不着自己的肩。

花絮里有个被剪掉的镜头:杀青那天,胡歌把梅长苏的玉佩埋在了横店影视城的墙角,说“让它陪着这十年的风雪”。

去年有粉丝真的挖到了那块塑料道具,玉佩上的红绳已经烂成了线头,但“苏”字刻痕还清晰得像新伤。

现在打开豆瓣,《琅琊榜》的评分页面飘着一句短评:“这剧教会我,真正的权谋不是如何赢,而是如何输得体面。

”点赞最高的回复是:“当年看梅长苏步步为营,现在看萧景琰的莽撞才是真奢侈。

”十年前我们羡慕梅长苏算无遗策,十年后才发现,能像他那样把全部温柔留给故人,才是成年人最狼狈的渴望。

十周年那天,官博发了张剧照:梅长苏站在城墙上,身后是燃烧的晚霞。

热评第一是“他拿命换的天下,最后不过是别人的 KPI”。

有点毒,但莫名贴切。

就像当年追剧时熬夜写同人文的姑娘,现在成了 HR,面试时问应届生“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脑子里却闪过梅长苏那句“既然我活下来了,就不能白白活着”。

经典之所以经典,大概是因为它永远在变。

十年前看的是复仇爽剧,十年后看的是职场生存指南;十年前嗑苏凰虐恋,十年后才发现静妃给梅长苏剥的那颗橘子,才是全剧最甜的糖。

现在连 B 站 up 主剪鬼畜,都要把梅长苏的咳嗽声剪成“打工人周一闹钟”,弹幕飘过“别骂了在哭了”。

最后说个冷知识:当年拍梅长苏淋雨那场戏,胡歌高烧 39 度,导演喊停时他蹲在雨里不肯走,说“林殊在阴沟里躺了十三年,我淋十分钟算什么”。

现在横店影视城把那棵老梅树围了栅栏,导游总指着说“看,这就是胡歌抱着哭的那棵”。

树其实早死了,但每年春天还有新芽从枯枝里钻出来,像某种笨拙的回应。

十年了,我们终究没学会梅长苏的算无遗策,却记住了他那句“此生一诺,来世必践”。

原来经典不是让人仰望的标本,而是陪你长大的那面镜子,照见少年时相信的“赤子之心”,如今变成了加班后还肯给流浪猫留火腿肠的温柔。

来源:幸福冰淇淋stOt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