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跟着吕方学做人,学会要点,一步登天不是梦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1 07:10 1

摘要:吕芳是司礼监掌印,伺候脾气难以捉摸,疑心病十足的嘉靖四十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明王朝1566》中能人很多,最会做人的,当属吕芳。

吕芳是司礼监掌印,伺候脾气难以捉摸,疑心病十足的嘉靖四十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吕公公同时周旋于各方势力,谁都不能得罪,但该发威时,也绝对不是软脚蟹。

让我们改变了刻板印象中,太监的形象是狡诈、仗势欺人,内心变态。

清流徐阶、严党严嵩对吕公公是尊重的。

怎样才能如吕芳这般,在嘉靖朝复杂的局势下,得以平安落地。

那就要好好学学,吕芳做人的本事,学会要点,一步登天不是梦。

对今天的职场人来说,吕芳为人处世之道是一本教科书。

藏锋守拙

皇宫里个个是人精,稍有不慎,就会灰飞烟灭。

吕芳在嘉靖身边四十年,一直充当皇帝的传声筒,替嘉靖在清流严党之间周旋。

吕芳在宫里对待下面人,一直都是亲切,不摆架子。

干儿子们对他都很尊重,除了陈洪之流,整天想取而代之。

对待严党和清流的领袖,吕芳也是一向谦虚有礼的,给足两位面子。

吕芳面对严嵩与徐阶的朝堂争斗,始终保持"不沾锅"姿态。

朝堂争斗,吕芳是代表嘉靖的意思,站哪边,态度如何,都是皇帝的意思。

御前财政会议前,吕公公站在大殿外,等着严嵩、徐阶的到来。

首先传达了嘉靖对这次会议的意见,大家同舟共济。

司礼监在会议开始,吕芳的发言,话里话外让两派和解,司礼监做个和事佬。

在御前财政会议中,清流和严党争吵不休,吕芳恪守原则,不偏不倚。

他做事原则,就如冯保雪夜罚跪时他教导的:"三思而后行,思危、思退、思变"。

他用《道德经》"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智慧化解危机。

老子所言"上善若水"在此得到完美诠释,水利万物而不争,恰似吕芳在权力激流中游刃有余。

恩威并济

宫里的十万奴才都念着老祖宗的好,但总有不听话,想冒头的。

第一集东厂提督冯保,揣摩嘉靖的意思,直接打死了钦天监周云逸。

之后又私自去嘉靖处,报祥瑞,还压着其他人不准报祥瑞,被司礼监的其他人所忌惮。

冯保得罪了宫里一众人,吕芳先令其雪地罚跪。

等到御前财政会议开完回来,冯保已经在雪地里冻住了。

被搬回室内,吕芳给他上了深刻的一课,做人做官的三思原则。

思危、思退、思变",这种刚柔并济的手段,暗合韩非子"刑德二柄"理论。

吕芳跟随道长四十年,看了太多的官员起起落落,他的头脑里,形成了文官们的三思原则。

其实说到底,三思就是要谨慎,为自己争取做大的利益。

吕芳对自己的干儿子冯保,有着很大的期望,自然要好好教育。

冯保是一个聪明人,只是太年轻,心太急,需要加以修炼。

如今冯保的境遇,只能夹紧尾巴,躲到一个不让人关注的地方。

冯保之前心很高,但犯了众怒,成了一个替罪羊,此时他变得不知所措。

干爹是一个可以拯救他的人,他不得不听从干爹的规划。

吕芳先在司礼监众人面前惩罚了冯保,之后深夜和他谈话,掏心掏肺为他规划人生。

恩威并重,将冯保调教得老实了。

吕芳这一招,印证了《论语》"宽则得众,敏则有功"的为政智慧。

功成身退的终极哲学

吕芳一直有着很清醒地认识,时刻保持三思。

嘉靖四十年,周云逸被杖杀,是他的干儿子冯保干的。

有着小聪明的冯保,一下子站在了清流的对立面,宫里的人都在看笑话。

吕芳顺势给干儿子冯保上了一课,提出三思,这是刻在吕公公血液里的原则。

他的为人处世,都是围绕着三思。

清醒的宦官吕芳,始终保持着和文官一样的为官三思原则。

他最终的目标,就是功成身退,平安落地。

一朝天子一朝臣,特别嘉靖已经生命倒计时。

朝局已经变了,严党倒下,嘉靖身前没有了遮挡,他需要一只恶犬,为他阻挡朝局的灾祸。

嘉靖考虑到自己信任的老伙伴,四十年的陪伴,最终给他一张符,让他去南京守陵。

陈洪是嘉靖放在司礼监的膈应,吕芳一直知道,但没有动他。

当察觉到嘉靖帝的猜忌时,吕芳主动请辞掌印太监之位。

后继者陈洪的心思,第一要做掌印,第二要等到裕王登基,自己还要做掌印,因此他去巴结徐阁老,被怼回去。

陈洪干脆直接去裕王府,开始自己的表演。

他和前辈比起来,是一点余地不给自己留啊。

急流勇退的智慧,正如吕芳教导冯保时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最终保全性命归隐南京,印证了范蠡"飞鸟尽,良弓藏"的警世箴言。

吕芳用一生演绎了东方哲学中"知止"的最高境界。

结语

吕芳的处世哲学犹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中国传统智慧的精髓。

从司马懿的"鹰视狼顾"到张良的"功成身退",历史反复证明,真正的高手往往深谙"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玄机。

在这个充满博弈的世界里,吕芳的生存艺术恰如《周易》所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才是跨越时空的处世真谛。

来源:落水的焱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