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 号刚放出的物料里,不光把主演全公开了 —— 张淼怡、常华森挑大梁,还串了《美人首》《聂小倩》六个单元,加了条 “捉妖师配狐妖” 的主线,可期待归期待,心里还是忍不住犯嘀咕:这新瓶装的旧酒,能留住聊斋的魂吗?
听到王刚老师在新版《聊斋》杀青特辑里的声音,有没有瞬间想起小时候躲在被窝里看老版的日子?
攥着遥控器不敢快进,又忍不住盯着屏幕里的狐仙鬼怪,那种又怕又上头的劲儿,这次腾讯视频新拍的《聊斋》好像试着往回找了找。
17 号刚放出的物料里,不光把主演全公开了 —— 张淼怡、常华森挑大梁,还串了《美人首》《聂小倩》六个单元,加了条 “捉妖师配狐妖” 的主线,可期待归期待,心里还是忍不住犯嘀咕:这新瓶装的旧酒,能留住聊斋的魂吗?
一、亮点够显眼:熟脸扎堆,单元戏藏着巧思
没看物料前,还怕新版把聊斋拍成流水线古偶,可瞅完演员阵容和单元设定,倒有几处让人眼前一亮。
1. 主演选得贴味:捉妖师带孤劲,狐妖不傻白甜
常华森演的夏飞雪,一出场就是白衣执剑的样子,眼神冷得像淬了冰,站在那里不用说话,就有几分 “宁为苍生斩妖” 的执拗。
以前看他演校园剧多,这次换古装,虽没见着演技爆发的戏,但光外形就没掉链子 —— 不是那种油头粉面的小生,反而透着点捉妖师该有的 “孤”,让人愿意信他能扛着剑走江湖。
张淼怡的狐妖喜悦更让人意外。没走傻白甜路线,朱钗挽着头发,狐尾轻轻晃的时候,眼里藏着股野性,笑起来又带着点机灵,像是能在人间把人心看透。
这种 “不装纯、不扮弱” 的狐妖,比那些只会谈恋爱的女主强 —— 至少从物料看,她更像 “活了几百年的妖”,不是 “披着狐皮的偶像剧女主”。
2. 六个单元各有戏:熟脸搭冷设定,宋祖儿姥姥最疯
这次不是零散的单元拼盘,每个故事都拉来了对味的演员,还加了点新鲜设定:
《美人首》里林允一人演俩角色,舞姬春花和瑶华公主,血色嫁衣配着头颅谜案,再搭叶祖新的深沉权臣,镜头一给过来,悬疑感直接拉满,就想知道 “头颅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素秋》走中式恐怖风,陈瑶继《柜中美人》后又演灵异角色,纸人点睛、傀儡提线的画面,再加上冥宅诡戏的设定,看着就比普通古偶敢玩,就盼着别光有画面没内核;
《陆判》是最让人盼着的单元,陈若轩演的憨厚书生换心后变了性情,李嘉琦抛开喜剧脸演挣扎的妻子,还有张铭恩搅局,三个人的关系藏着暗流 —— 聊斋里最戳人的就是 “人心比鬼可怕”,这单元要是剧本扎实,说不定能成最深的一笔;
最炸的还是《聂小倩》里宋祖儿的 “姥姥”。没走老版干枯老妖的路子,改成了妖艳癫狂的树妖首领,造型艳得晃眼,可能不能撑住这种颠覆性角色?毕竟姥姥不是光靠装疯就行,得有那种 “吃人的狠” 和 “骗小倩的毒”,就看宋祖儿能不能跳出甜妹框子;
陈小纭的《龙飞相公》靠宿命因果拉质感,杨肸子的《小谢》用亡魂申冤打情感牌,六个单元各有各的路子,没一股脑往 “甜宠” 里扎,这点倒让人松了口气。
二、问题也明摆着:主线怕抢戏,单元质量悬,创新别成魔改
可越看越忍不住琢磨,这新版《聊斋》的坑,说不定就藏在 “亮点” 背后。
1. 主线会不会成 “恋爱工具人”?
加 “捉妖师夏飞雪 + 狐妖喜悦” 的主线,本来是想把六个单元串起来,可 “人妖搭档” 的组合太容易滑向偶像剧。要是编剧忍不住加糖,让两人在《聂小倩》里插段吻戏,在《陆判》里强行撒糖,原本独立的志怪故事,不就变成 “主角光环下的打怪恋爱记”?
聊斋的魂从来不是 “英雄救美”,是《聂小倩》里宁采臣的憨直、小倩的身不由己,是 “鬼有情,人无情” 的讽刺。要是主线抢了单元的戏,夏飞雪和喜悦成了 “万能工具人”,走到哪都要先谈两句恋爱,那这新版,跟其他古偶还有啥区别?
2. 六个单元能不 “贫富不均” 吗?
现在看六个单元,明显能分出 “潜力股” 和 “风险股”:
《陆判》有换心的哲学命题,《素秋》有中式恐怖打底,容易出彩;
《聂小倩》IP 大,可太容易拍得俗套,万一还是 “宁采臣救小倩” 的老套路,就白瞎了宋祖儿的姥姥;
《美人首》视觉够强,但要是只靠血色嫁衣撑着,内核空洞,看完就忘;
《小谢》《龙飞相公》冷门,能不能讲出新意全看编剧,要是没挖透 “亡魂申冤”“宿命因果” 的苦,很可能成凑数的。
以前看单元剧,总怕 “一集封神,三集拉胯”,要是新版也这样,前面《陆判》让人眼前一亮,后面《小谢》平铺直叙,整部剧的口碑就得悬 —— 毕竟观众看聊斋,是冲每个故事里的 “人心” 来的,不是冲凑数的剧情。
3. 创新和魔改就差一层纸
宋祖儿的姥姥够惊艳,可要是为了视觉冲击,把姥姥改成 “疯批美人”,却丢了原故事里 “树妖控制小倩的悲”,那再艳的造型也没意义;主线要是为了 “创新”,让夏飞雪和喜悦 “拯救苍生”,却忘了聊斋里 “人比妖坏” 的底色,那这创新不就成了魔改?
聊斋的 “新”,从来不是改人设、加恋爱线,是像老版那样,把 “官官相护”“人心贪婪” 藏在鬼故事里。要是新版只敢在造型上创新,却不敢碰故事里的 “刺”,那再美的画面,也撑不起聊斋的重量。
三、还会期待吗?想看看,能不能再找着小时候的沉默
虽然捏着把汗,但还是会给这部《聊斋》一个机会 —— 想看看张淼怡能不能演出狐妖的 “野”,不是装出来的机灵,是那种看透人间冷暖的通透;
想看看常华森能不能演出捉妖师的 “执”,不是空喊口号,是面对 “妖也有情” 时的纠结;更想看看,有没有一个单元,能让我看完后像小时候那样,坐在黑暗里沉默一会儿。
小时候怕聊斋里的鬼,长大后才懂,聊斋怕的从来不是鬼,是人心。是《陆判》里书生换心后变贪的恶,是《聂小倩》里姥姥的狠、宁采臣的善,是 “鬼比人干净” 的无奈。
新版要是能抓住这一点,哪怕主线有瑕疵,某个单元也能成经典;要是只想着拍 “好看的古偶”,那顶多是 “又一部浪费 IP 的剧”。
现在就等播出了 —— 想看看王刚老师的声音里,能不能带出聊斋的老味道;想看看宋祖儿的姥姥,是真疯还是装疯;更想看看,这新版《聊斋》,到底是能唤醒童年记忆,还是只让我们感慨 “再也找不回以前的感觉”。
你呢?会盼着这部新版吗?是想先看《陆判》的换心,还是宋祖儿的姥姥?评论区聊聊,等播出了,咱们再一起品品,这新聊斋到底行不行。
来源:阿雨爱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