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个剧情漏洞:高彬这么精明的人,怎么可能轻易放走送到嘴边的猎物?但只要你把高彬这个人彻底琢磨透了,你就会发现,这非但不是漏洞,反而是编剧对高彬其人心理刻画最入木三分的地方。他放人,不是糊涂,而是经过冰冷算计后最符合他利益的选择。
今天来深挖一下《悬崖》里这个非常值得玩味的情节:高彬为什么放走了明明有重大嫌疑、甚至几乎可以确定就是杀害任长春凶手的顾秋妍?
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个剧情漏洞:高彬这么精明的人,怎么可能轻易放走送到嘴边的猎物?但只要你把高彬这个人彻底琢磨透了,你就会发现,这非但不是漏洞,反而是编剧对高彬其人心理刻画最入木三分的地方。他放人,不是糊涂,而是经过冰冷算计后最符合他利益的选择。
咱们得先把前因后果捋清楚。
任长春之死是怎么回事?任长春是警察厅特务科的新人,有点小聪明,一心想往上爬。他偶然发现了顾秋妍的藏身地点(那个面粉厂),并独自前去调查,想立个大功。结果被顾秋妍和赶来救援的周乙丈夫(张平钧)联手反杀。这个过程,顾秋妍是直接参与者。
高彬掌握了什么?高彬通过勘察现场、分析弹道、以及他对任长春行踪的调查,几乎已经锁定了顾秋妍。他派人把顾秋妍抓回来,直接审讯。虽然没有百分百的铁证,但以他的办案能力和直觉,他心里基本已经断定就是顾秋妍干的。
那么,他为什么最终放了她?
这背后不是人情,不是怜悯,而是一道极其冷酷的“利益计算题”。高彬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主要有以下几层考虑:
第一层,也是最核心的一层:保护他最大的资产——周乙。
高彬对周乙的怀疑从未彻底消除,但他对周乙的“欣赏”和“依赖”也是真的。周乙是他手下最得力的干将,业务能力极强,能帮他破获大大小小的案子,是他维持特务科运转、向上级表功的绝对核心。如果他彻查顾秋妍,会发生什么?
必然牵连周乙:顾秋妍是周乙“妻子”(名义上的)。妻子是抗日分子,还杀了警察厅的人,丈夫周乙能脱得了干系?绝对不可能。周乙必然会被停职、审查,甚至扔进大牢。
折损自己臂膀:失去了周乙,特务科的办案能力将大打折扣。高彬等于自断一臂,以后很多棘手的案子谁去办?靠刘魁那群饭桶吗?他的工作会变得非常艰难。
打破脆弱平衡:高彬和周乙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心照不宣的平衡。高彬怀疑周乙,但又需要周乙;周乙隐藏自己,但又不得不为高彬效力。拿下顾秋妍,就等于亲手打破这个对他有利的平衡,会导致整个科室的动荡和混乱,这是他作为管理者最不愿看到的。
所以,为了保住周乙这个“好用又能干”的工具,他必须放过顾秋妍。周乙的价值,远远大于处死一个顾秋妍所能带来的好处。 这是个简单的选择题。
第二层:维护内部稳定和自身权威。
如果彻查此事,掀开的将是一个巨大的丑闻。“特务科股长的太太是抗联分子!”这消息传出去,会是哈尔滨警察厅天大的笑话。上级会怎么看待高彬的管理能力?手下核心人员的家属是敌人,你高彬是干什么吃的?这会导致上级对他的严重不信任,甚至影响他的仕途。
高彬是个官场老手,深谙“家丑不可外扬”的道理。把事情压下去,内部消化,是维护整个特务科表面团结、以及他个人权威的最优解。把事情闹大,对谁都没好处,尤其是对他自己。
第三层:放长线,钓大鱼。
高彬是老牌特工,他的思维模式永远是“放长线”。他可能潜意识里觉得,顾秋妍只是个小虾米,她背后肯定有更大的鱼。那个在现场开枪打死任长春的男人(周乙丈夫)是谁?他们的上线是谁?他们的组织网络是怎样的?
如果现在就收网,抓一个顾秋妍,案子就结了,但线索也就断了。不如故意放她走,暗中严密监视,顺藤摸瓜,说不定能挖出整个抗联在哈尔滨的地下组织。这才是真正的大功一件。
虽然他后来因为周乙的精密操作(让孙悦剑故意暴露,吸引注意力)没能实现这个目的,但在他做出放人决定的那一刻,“放长线”的思维一定在他脑海里盘旋过。
第四层:他对周乙一种扭曲的“感情”。
高彬对周乙,有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一方面是职业性的怀疑,另一方面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和珍惜。他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说“周乙是我最得力的人”。这种感情不是友谊,更像是一个工匠对自己最完美作品的珍惜,一个棋手对唯一能和自己对弈的对手的看重。
他可能潜意识里不愿意相信,或者说“不愿意那么早”去证实周乙就是内鬼。一旦证实,他就必须毁掉这个“作品”,这是他情感上(尽管这种情感很扭曲)难以接受的。放过顾秋妍,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推迟了与周乙最终决裂的时刻,维持着他内心那种微妙的平衡。
总结一下高彬的算计: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放掉顾秋妍,利大于弊;抓了顾秋妍,弊远大于利。
放人:可以保住周乙(维持工作效率),维护内部稳定(保住自己的面子和官位),还有机会钓大鱼(潜在功劳)。
抓人:会立刻失去周乙(自断臂膀),引爆丑闻(损害自身权威),案子可能就此止步(失去更大功劳),并被迫与自己“欣赏”的对手提前决战。
所以,高彬的选择根本不是发善心,而是基于冰冷利弊分析后,做出的一个极其自私、极其精明的决定。他的一切行为准则,都是为了维护他自己的权力、地位和利益。
他放走顾秋妍那一刻,脸上那捉摸不定的表情,那不是困惑,而是洞悉一切后的抉择。他可能什么都知道了,但他选择了对他最有利的路径。这才是高彬这个人物最可怕、也最真实的地方:他永远不是在看事情的“对错”,而是在算利益的“得失”。《悬崖》的深刻和压抑,也正是体现在这种对人性和权力逻辑的残酷刻画上。
来源:DAYTOY赞赞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