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92年生在费县的他,早年就是个土匪,在鲁南一带作威作福。这家伙的头衔多得让人眼花:日本人封他当"皇协军前进总司令",国民党给他个"新编第36师师长",伪军那边还有个什么"和平建国军"的师长。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于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标注了文献来源和截图,请悉知。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生万物》,把镜头对准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山东鲁南。剧里那些护粮食、拆炮楼的场面,看得人心潮澎湃。
其实这些情节都不是瞎编的,而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那个年代的鲁南农村,比电视剧演的还要复杂,还要惨烈。
日本人一打进来,鲁南这地方突然冒出来好多"司令"。这帮人嘴上喊着抗日,手上干的却是另外一套。
有的原来是国民党的散兵游勇,有的是当地的土财主,还有的干脆就是土匪头子改行的。
他们趁着兵荒马乱,赶紧拉队伍、占地盘。今天到这个村收粮,明天到那个村要钱,老百姓的日子反倒比打仗前还难过。
这些人不管手下有多少人,都给自己封个司令当当。他们到处抢老百姓的枪,见到年轻力壮的就硬拉去当兵。
农民家里那点防身的家伙,全让他们搜走了。最可恨的是,这帮人嘴上说抗日,私底下却跟日本人勾勾搭搭,两边的好处都想占。
要说这里面最坏的,非刘桂堂莫属。这人因为长得黑,家里排行老七,江湖上都叫他"刘黑七"。
1892年生在费县的他,早年就是个土匪,在鲁南一带作威作福。这家伙的头衔多得让人眼花:日本人封他当"皇协军前进总司令",国民党给他个"新编第36师师长",伪军那边还有个什么"和平建国军"的师长。
顶着这么多帽子,刘黑七在各路人马之间混得风生水起,今天帮日本人打八路军,明天又扯着国民党的大旗搜刮老百姓。
刘黑七整人的法子,说出来让人起鸡皮疙瘩。什么"点天灯"啦,"放天花"啦,还有拿刀砍的,用马踩的,甚至拿石碾子活活压死人的。
抱犊崮周边的百姓,谈及刘黑七,无不切齿痛恨。此人恶行昭著,令当地民众深受其害,每念及他,满腔愤恨便如汹涌波涛般难以平息。小孩子哭闹不听话,大人只要说一句"刘黑七来了",孩子马上就不敢哭了。这个恶魔一直祸害到1943年11月,才被八路军给收拾了。
跟这些假抗日的土匪相比,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那才是真心为老百姓办事的。八路军到了鲁南,头一件事就是建立民主政府。
1941年一项专门的规定应运而生,旨在切实为农民减轻负担。此规定如一场及时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希望与慰藉,助力他们缓解生活压力。共产党让农民也能参与管理村里的事务,还成立了各种救国会。农民头一回感觉自己也能说了算了。
电视剧里封大脚从护庄队参加八路军,这个情节可不是瞎编的。当年在鲁南农村,最常见的就是红枪会和大刀会这两个组织。
红枪会的来历挺久远,跟白莲教有点关系。会员们都拿着红缨枪,所以叫红枪会。大刀会就更直接了,大家都耍大刀。
这两个组织成立的原因很简单:土匪太多,官府又指望不上,农民只能自己组织起来保护村子。
参加这些组织的人,多少都会点拳脚功夫。但他们更相信的是各种神神道道的东西,什么刀枪不入啦,金钟罩铁布衫啦,画个符贴身上就能保平安。
日本人刚打过来的时候,红枪会、大刀会也跟鬼子干过几仗。可惜他们的家伙什太落后,又是各打各的,基本没给日本人造成啥损失。日本人看这些组织人多,想拉拢他们,好在大部分会员还是有骨气的,没上鬼子的当。
共产党对待这些组织很有一套:能争取的就争取,能改造的就改造。首先要搞定的是这些组织的头头,让他们别投敌。
同时在农村发展自卫队,把表现好的吸收进来,培养成骨干。这些人回到原来的组织,就能帮着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了。
那些已经投靠日本人的,共产党也不是见了就打。1939年6月,峄县红枪会头目王亚平,利欲熏心,竟与日寇狼狈为奸,妄图纠集势力,对共产党队伍发起攻击,其行径令人不齿。
县里的领导没有硬来,而是开了个会,把王亚平干的坏事都说了出来。老百姓一听,这家伙原来是个汉奸啊,立马就不跟他了。没了人心,王亚平的队伍很快就散了,不少人还参加了八路军。
收编过来的红枪会、大刀会成员,共产党给他们来了个彻底改造。先是讲道理,让他们明白啥是真抗日。
然后破除迷信,别再搞那些画符念咒的玩意。最重要的是立规矩,按八路军的标准来要求。经过这么一改造,原来乱哄哄的民间组织,变成了有组织有纪律的抗日队伍。
要问鲁南农民为啥拥护共产党,减租减息这事儿功劳最大。打仗之前的鲁南农村,地都在地主老财手里,普通农民要么租地种,要么给人家当长工。
租地的规矩听起来简单:地主出地,农民出种子、化肥、农具,还得出力气,打下的粮食一人一半。
可实际上农民的负担远不止这些。比如"吃分子粮",春天借地主一斗粮,秋天得还两斗甚至三斗。
还有"带种地",租人家十亩地,还得白给人家种两三亩,打下的粮食全归地主。
更狠的是"拨工",一年得给地主家白干几十天甚至上百天的活。过年过节还得给地主送礼,不送?人家随时能把地收回去租给别人。
除了租地的苦,还有借钱的难。借钱得还高利息不说,借粮食也一样。最黑的是"放工夫账",借了钱还不上,就得给人家做工抵债,可是做工的价钱低得可怜。要是拿地做抵押,利滚利的,地很快就成人家的了。
1942年夏天,共产党在鲁南开始搞减租运动。这事儿办得挺讲究:先让农救会、职工会的积极分子带头,然后把农民和地主分别叫来开会谈,最后让租地的和出租的坐一块商量,到底减多少合适。
减完租还要减息,就是降低借钱的利息,让农民能正常借贷,不被高利贷坑死。除了这些,还给打工的涨工钱,改善待遇。
1943年10月,上面下了命令,各地必须彻底减租。山东这边立马行动,在鲁南搞了个大规模的查减运动。从1944年8月一直搞到1945年3月,整整8个月,效果那是相当明显。
农民负担得以减轻,生活压力随之舒缓。如此一来,他们投身抗日的热情愈发高涨,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的劲头自然也就更足了。
农村的年轻人争着抢着要参军,鲁南的抗日队伍越来越壮大。到日本投降前,鲁南90%的地方都解放了。
《生万物》这部电视剧,用镜头语言把这段历史展现给了观众。剧里的铁头、封大脚这些人物,就是当年千千万万鲁南农民的代表。
他们从开始的观望犹豫,到看清楚谁是真心为农民好的队伍,最后毅然决然地参加抗日。这不光是天牛庙村几个农民的选择,更是整个鲁南农民的选择。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真心为民,谁假意抗日,农民心里都有一杆秤。
来源:默默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