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仅如此,她看完还回味无穷,甚至开始反向安利我。我一边惊讶于她的“叛变”,一边点开她发来的片单,结果——毫无意外地与我关注到的几部有重合。
男频短剧又杀回来了?我那曾被男频短剧深深刺痛过的闺蜜,发誓这辈子再不沾男频,最近居然又对它“真香”了!
不仅如此,她看完还回味无穷,甚至开始反向安利我。我一边惊讶于她的“叛变”,一边点开她发来的片单,结果——毫无意外地与我关注到的几部有重合。
让她“回心转意”的,早已不是当年那种“战神归来”“赘婿打脸”的套路爽剧。如今的男频,正在悄悄换血。
就拿最近那部现象级作品来说,也是她评价最高的那部《一品布衣》,作品讲述现代工程师徐牧穿越到架空历史的大纪王朝,凭借现代知识化解危机、守护家国的故事。
今夏“喜单第二季”中,前空姐嘻哈凭借一段段仗义执言、挺身而出的职场故事脱口秀,人送外号“脱口秀女侠”。她让“侠义”这一古典精神,重新变得鲜活动人。
什么是侠?往小了说,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往大了说,是金庸笔下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当行业都在分析《一品布衣》的成功方法论时,而我心下恍然:这个故事里,小人物于乱世中坚守家国大义的内核,不正是金庸武侠那套最经典的价值体系吗?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反赌题材短剧《老千》,目前已经上线第二季。该剧以“十赌十诈,不赌为赢”为核心立意,通过男主为父复仇、以千术反赌的故事线,揭示赌局背后的残酷真相。我们也观察到,越来越多女性观众正在成为撬动男频短剧成为爆款的重要力量。在这些短剧的评论区,很多观众表示观感很好。过去,市场常默认男频与女频之间存在一堵无形高墙。
《老千》系列主创在分析其差异化优势时首先便指出,反赌题材立意比较好,比纯粹逆袭打脸的男频爽文,更容易让女性观众接受。而《一品布衣》在红果的女性观众占比也高达39%,几乎是团队预期的两倍。
诚然,红果平台以女频内容为主,男频短剧投放红果天然会吸引众多女性用户,但能斩获十亿级播放、甚至赢得女性主动好评的,仍是凤毛麟角。
两部剧在红果收藏量也高达四百多万,而女频爆款如《云渺》除首季近600万收藏,续作收藏量基本在200万左右。它们能够在红果跑出成绩,在于故事内核是很普世的,本身就有对社会公理和正义的追索,而且对这些主题的偏爱并非男性专属。
今年以来,除《老千》《一品布衣》,更有《凡骨:问道篇》《重回1985东北往事》等作品,以更新鲜的面貌和价值体系,重新塑造观众对男频的认知,在口碑和市场热度获得了双赢。
红果当道,免费成为主流,而女性是观众大盘的前提下,男频爆款思路也悄然发生了转变。
那么,这届女观众也爱看的男频,究竟做对了什么?免费时代男频出路在哪里?下一个爆款可以有哪些方法论?
从“爽感”到“价值”的转变
在某书上,《一品布衣》《老千》也有很多自来水,大部分帖子是女性在主动安利。
甚至有人追完剧之后去追原著小说:当然,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惨败,原著里男主对纳妾的暧昧态度,让这些女观众大失所望。“希望第二季能够改掉原著设定,只能接受一夫一妻不纳妾。”
曾几何时,男频赛道被“战神归来”“赘婿逆袭”“广开后宫”等叙事主宰,主角多是拥有隐藏身份的“龙傲天”,依靠金手指碾压反派,在一定时间内给市场营造了新鲜感。
但套路化、模板化在加剧同质化。而在这些更新一批的男频爆款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叙事模式的革新。
《一品布衣》细腻刻画主角从品行不端的棍夫成长为众人敬佩的坊市东家的过程。剧中老官差“我也曾鲜衣怒马,可惜早生白发”的悲壮,以及筒字营3000将士全员战死的壮烈场面,都赋予了作品深厚的情感厚度。
导演汪帅认为,“家国情怀”蕴含的充沛情感无需画蛇添足的“打脸爽剧”情节。虽然剧集不可避免地在动物特效上显得过于儿戏,比如主角一行在山中遇虎,司虎的血脉觉醒过程略显搞笑中二,老虎的形象也能感受到剧组头顶大写加粗的“五毛特效”和“缺钱”。
但瑕不掩瑜,该剧并没有将镜头聚焦在主角徐牧一人身上,而是通过群像塑造,如老官差、田松等丰满的配角,深刻影响着主角的成长轨迹,使其选择家国苍生的责任担当显得合情合理。
与此同时,价值观层面的重塑同样关键:成功的男频短剧正在从单纯追求“爽感”向传递“价值”转变。《一品布衣》通过“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叙事视角,探讨家国情怀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老千》则通过反赌主题,传递“十赌十诈,不赌为赢”的正面价值观。实力与产能不匹配
男频短剧市场正面临“实力与产能不匹配”的结构性困境。
一批专业团队已证明其打造男频爆款的能力。诸如海鱼星空、山海星辰、百川中文等厂牌,其核心团队多源自网文平台,不仅深谙男频叙事节奏与爽点设计,还拥有丰富的IP储备和作者资源,能够高效地将文字内容转化为视觉语言。
以山海星辰为例,其创新的“迪化流”叙事——将传统“我知道我厉害,你不知道”转变为“你以为我深不可测,其实我毫不知情”,通过信息差制造强烈反差,持续引爆观众爽感,展现出内容层面的敏锐洞察。
然而,尽管具备产出爆款的能力,男频短剧在当前大盘中仍属“少数派”,整体产能有限,尤其是精品优质剧集难以形成稳定供给。
甚至在红果“男频”标签下,一众男频剧中竟赫然混入了爆款女频如《云渺》《夫人马甲有点多》——这种略显“尴尬”的场面,恰恰暴露了男频内容供给的不足。
红果男频标签页出现《云渺》《夫人马甲有点多》
爆款男频的四点观察
1.厂牌化与系列化运作渐成气候
系列化与厂牌化正成为男频短剧突围的核心策略之一。通过持续输出系列作品,不仅能够稳定用户心智,还能有效沉淀IP价值,形成品牌辨识度。字间科技魔方短剧、掌阅玄尊万象等厂牌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老千》《一品布衣》爆火后均推出续集,如今《老千2》已在红果上线,而《一品布衣2》紧密制作中,两部剧集都在朝向系列化方向运作。
《老千》制作方,海鱼星空创始人施航昱对市场趋势有着敏锐判断:“目前女频短剧赛道热度高,但竞争也很激烈,我认为下半年男频短剧会再度崛起,我们也会转向做更多的精品男频短剧。”
2.漫剧+AI天然适配男频爽感叙事
漫剧不像真人实景拍摄那样需要高额成本,尤其在AI技术的加持下,更是为男频短剧注入强大动能。
AI技术擅长构建宏大场面,与男性用户偏好热血、刺激的观剧心理高度契合。用户数据也表明,男性受众对“AIGC”及“三幻”题材关注度明显高于女性。
男频玄幻修仙漫剧《代管截教》画面
魔方爆款短剧《武极天尊》AI转绘版本承制方灵境曾告诉短剧自习室,AI转绘技术已经实现了平均降本90%,提效20倍左右。
我们也关注到,如今AI漫剧成为新的风口,其中较为出圈的作品均分布在男频赛道。
3.横短竖短各有所长,细分题材来制作
横屏与竖屏的格式选择,直接关系到男频短剧的叙事效率和视觉表现。横屏凭借其广阔的画幅,更适合呈现宏大场面、复杂镜头语言和连贯的动作戏,能将特效和制作预算的效益最大化。
例如,依赖强烈视效和搏斗场面的作品,采用横屏能更好地展现动作的起承转合与空间层次,避免竖屏特写裁剪带来的局促感。
反之,竖屏以聚焦见长,擅长刻画细腻的人物情感和剧情细节,适合以情节和人物成长为核心的作品。如《一品布衣》《老千》这类注重叙事和群像塑造的剧集,便通过竖屏实现了与观众的沉浸式沟通。
横、竖屏的选择不应被题材简单框定,而应服务于内容本身。
4.打破性别预设,女性也爱看男频
真正优秀的男频短剧正在打破性别界限,赢得女性观众青睐。
一方面,女频短剧陷入公式化套路,从霸总契约到真千金打脸,观众已产生审美疲劳;另一方面,现代男频剧更注重讲述普通人如何一步步获得成功,女性观众既能获得观剧爽感,又不会感到被冒犯。
《一品布衣》等作品避开了“见一个撩一个”的男性幻想模式,通过扎实的剧情、紧凑的节奏和出色的群像塑造,实现了“既爽又真”的观感升级。
该剧出品人余帅认为:男频和女频只是我们对内容的刻板化标签,真正的好内容是可以打穿男女频的,相比于男性、女性短剧的商业化角度,好内容更有商业化潜力。
在与一些行业数据公司的交流中,我们观察到一种趋势:它们正逐渐摒弃使用“男频”“女频”标签进行数据统计。
其原因之一可能在于,当前女频内容在市场上占据相对主导优势,基于性别的二元分类法所能提供的统计洞察和区分度变得有限。
与此同时,这也隐含了一种行业共识上的探索:打破以性别为导向的内容分类思维,或许能为内容创作提供新的视角,有望成为推动内容突破固有圈层、实现更广泛传播的一个潜在方向。
来源:短剧自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