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褚韶华这一生,命运里最大的苦难,不在土匪、不在外敌,而是来自所谓的“自己人”。很多观众追到第13、14集,都会气得拍桌子:如果没有她哥哥褚韶中和嫂子周燕,韶华的人生或许根本不会走进这么多黑暗。
褚韶华这一生,命运里最大的苦难,不在土匪、不在外敌,而是来自所谓的“自己人”。很多观众追到第13、14集,都会气得拍桌子:如果没有她哥哥褚韶中和嫂子周燕,韶华的人生或许根本不会走进这么多黑暗。
说白了,褚韶华最不幸的地方,不是被外人算计,而是亲情拖累。哥哥嫂子才是她一生的劫。
褚韶华的哥哥褚韶中,真是个“窝囊废”的代表。戏里一出场,他的定位基本就定死了:好吃懒做,嘴巴比脑子快,自信心爆棚,能力却稀烂。
当年他把迟春堂弄得一塌糊涂,败光了家业,自己瞎折腾,最后还把一切责任推到“运气不好”。可等韶华开起了华顺药铺干得有声有色,他又立马压不住心里的嫉妒,觉得“男人怎么能输给女人”,尤其还是输给自己的妹妹。
观众最气的点就在这:他不是没看见自己的生活全靠别人兜底,而是死不认账,总想踩在韶华身上抬高自己。
韶华给他机会,让他在药铺里干活,只是当个查柜,避免让他惹出大乱子。可褚韶中偏不领情,嫌弃妹妹“看不起他”,非得伸手要大洋,吹牛说要做木材生意,还一开口就是一百块。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韶华的无奈:明知道这钱等于打水漂,还能怎么办呢?她不给,他就翻脸骂人,怪韶华无情。
这就是典型的“废柴亲戚”——没能力,还挡路。
后面陈二顺害死萱萱,玷污了褚韶华,韶华忍无可忍自卫反杀。褚韶中其实是闯进现场的,但他不是想救妹妹,而是来偷钱的。结果看见血淋淋的现实,吓得半死。虽说最后他还是松开了马缰让韶华逃过一劫,但那不是出于保护妹妹,而是怕自己被拖下水。
他嘴里喊着“妹妹”,心里装的永远是大洋。亲情在他这,压根没分量。
如果说褚韶中是个扶不上墙的烂人,那周燕就是个把心思都用在害韶华身上的狠角色。
从一开始周燕就打着算盘。陈大顺死后,韶华守寡,她立马拉着褚韶中搞幺蛾子,说要把韶华“介绍”给老头做填房,居然为了区区五十块大洋。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人不是单纯的刻薄,而是骨子里贪婪算计,对小姑子的命根本不当回事。
更扎心的是,韶华后来凭本事扭转困境,开了华顺药铺,生意红火了,周燕又立刻换脸,带着婆婆上门要药铺。嘴里说的好听:“让韶中帮忙打理”,实际上就是想把人家辛苦打拼的一切白白吞进手里。
韶华没答应,她就立马翻脸,用亲情压榨,用眼泪博同情。那种嘴脸,看得观众牙根发痒。
但最狠的一刀出现在后来——周燕亲手下药。她在茶里做了手脚,才让褚韶华失去力气,成为陈二顺趁机下手的“关键一步”。萱萱的死,韶华被污辱,其实都和周燕密不可分。
更讽刺的,是周燕事后没有一丝愧意,反而在抱怨“要是韶华早给了我大洋,就不会有这些麻烦”。你说这样的心,得毒成什么样?
观众都骂她比陈二顺更狠。陈二顺至少是明火执仗的禽兽,而周燕这种披着亲人外衣的背叛,才是让人最心寒的。
从剧情脉络看,褚韶华原本是有机会走出祁州,和夏初一起带萱萱去法兰西的。她聪明能干,有药铺、有远见,夏初也愿意为她铺路。要不是陈家和褚家的这些“亲人”不停作梗,她的人生或许早就不一样了。
结果呢?
哥哥靠不住,只想啃她;嫂子眼里只有钱,逼她一退再退。两人一个烂泥扶不上墙,一个一肚子坏水,最后硬生生把韶华推向了血海深渊。
尤其是那一夜的惨剧——如果没有周燕的药,陈二顺根本没有机会得手;如果褚韶中在关键时刻能硬气点,也许一切还有转机。可偏偏这对哥嫂,把韶华一步步推到绝境。
很多观众感慨,这部剧最狠心的地方,不是外部的打击,而是自家人揪着她的命不放。
再往大里看,褚韶华嫁进陈家,命运就埋下了恶圈。陈母算计,陈二顺禽兽,嫂子周燕狠毒,哥哥褚韶中废柴,娘家母亲也软弱无能。她身边几乎没有真正的依靠,唯一心疼她、想拉她走的,是夏初。可她硬生生被一屋子所谓的“至亲”拖到了地狱。
编剧在这里其实想写的正是:女人在那个时代,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陌生人,而是家庭的枷锁。褚韶华拼命挣扎,不是和外界拼,而是和血亲拼。
宋萍尚且知道不为陈二顺生子,是留退路;韶华却因为舍不下亲情,一次次心软,每次都换来更狠毒的报复。
观众边看边想,如果不是这对哥嫂绑架,韶华是不是早就可以带着女儿远走高飞?
《灼灼韶华》之所以让人看得揪心,是因为它让观众认清了一个冷峻的现实:最难防的,是家门里的算计。
褚韶华的哥哥褚韶中,拿着“亲哥”的身份,却干着处处拖后腿的事;嫂子周燕,表面算家里人,背地里却阴狠毒辣,一包药就毁了韶华的女儿和整个人生。
这对哥嫂,才是褚韶华一生最可怕的不幸根源。
她能一步步走到上海,杀出一条血路,不是因为得到了多少亲人的扶持,而是硬生生从哥嫂的算计和背叛里,挣扎着活下来。
当你看到这里,才会懂:所谓亲情,不是必然的庇护。遇错了人,它可能比仇人更可怕。
褚韶华的劫,在陈家,但更在自己的哥哥和嫂子身上。
这才是真正让人心寒的地方。
来源:影探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