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一《阵地》仅播1天,就被要求下架?理由很一致:毁了伟人形象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7 14:38 1

摘要:不愧是央视出手,选题角度格外新颖,它从“文化抗战”这个独特视角切入。

从古到今,有多少英雄为了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

有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的用手中的笔杆子进行文化救国。

而昨晚央一播出的文化抗战剧《阵地》,讲述的正是后者的故事。

不愧是央视出手,选题角度格外新颖,它从“文化抗战”这个独特视角切入。

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满腔热血的文人志士,以笔为枪,在硝烟之外打响一场轰轰烈烈的救国运动。

再加上导演是高希希,演员阵容更是亮眼:冯绍峰、李晨、徐璐、王丽坤……个个都是实力派。

首播两集剧情紧凑、制作精良,看得人直呼过瘾!

但没想到,一打开评论区,怎么差评这么多?这么有意义的一部剧,怎么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仔细一看,才发现几乎所有的炮火,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伟人的选角。

不少观众强烈吐槽:“角色根本没选对!这简直是在毁伟人形象!”

甚至还有人情绪激动,直接呼吁:“赶紧下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阵地》讲的是1938年至1944年间,爱国文化人士汇聚在桂林,以笔为枪、以舞台为战场的壮丽史诗。

首播的前两集里,就让人深刻的体会到当时战争形势的严峻。

日军的轰炸让南京一片狼藉,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烧杀抢掠这都是常有的事。

而在这样的艰难的大环境下,以夏衍、郭沫若、田汉等为代表的文化人士并没有退缩,他们决定以《救亡日报》为阵地,开展舆论斗争。

其中冯绍峰演的夏衍正是《救亡日报》的主编,他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战士的果敢。

带领着《救亡日报》的团队,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努力地传播着抗日救亡的思想。

而被委任为《救亡日报》社长的,正是王劲松饰演的郭沫若,一开始就是他乘船归国。

他在船上的那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在面对老友调侃“你还是这么大胆啊,国民党通缉令还没撤,你就敢回来”时,他却说:

我是炎黄子孙,只是回家,有什么好怕的。

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就能体现出他深深的爱国之情。

国家需要我,我就回来了,哪有什么怕不怕的。

还有李晨演的李克农,同样也是满腔热血,面对日军的威胁和打压,他们毫不畏惧。

不仅如此,剧中还刻画了青年一代在战火中的成长与觉醒。

徐璐演的任素宁原本是一个学生,她的文笔很好,一开始写的文章还被刊登到《救亡日报》上。

但在亲眼目睹父母被日军杀害,被迫逃亡后,她逐渐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战地记者。

随着剧情的发展,抗战形势越来越紧张,上海已经待不下去了。

夏衍和郭沫若带着人先跑到广州,又转到武汉,最后才定下来去桂林。

周恩来还专门交代,让夏衍和李克农分别带队,到桂林后好好搭建文化抗战的基地。

等《救亡日报》在桂林成功复刊,这场没硝烟的文化抗战,才算真正拉开了大幕。

接下来还会有田汉、巴金、柳亚子这些大名鼎鼎的文化人都聚集到桂林。

文章、戏剧、美术、音乐这些办法,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文化抗战搞得热热闹闹的。

剧情节奏明快,台词有深度,几个文人之间的思想碰撞、理想坚持,看得人心潮澎湃。

这种聚焦“文化救国”的剧在能拍出历史厚重感的同时,又不乏戏剧张力,已然值得肯定。

如果大家喜欢历史正剧、愿意静下心来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大概率会觉得《阵地》“有点东西”。

虽然《阵地》的剧情很精彩,但是伟人的选角问题却成为了观众吐槽的焦点。

《阵地》中出现了多位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

然而,这些在剧中尚且处于青壮年时期的领袖和文人,却都由五六十岁的中老年演员饰演。

比如饰演周恩来的演员刘劲,今年已经62岁,而剧中周总理出场时的历史阶段,实际才38岁。

虽然演员佟瑞欣演过很多次毛主席了,但他今年都60岁了,而要他演绎的却是延安时期,40岁的毛主席。

还有蒋介石,剧中那个阶段才49岁,而演员马晓伟是1961出生的,今年都64岁了。

还有王劲松演的郭沫若,那个时段,郭沫若才44岁,而王劲松已经58岁了。

角色年龄相差的简直太多了,观众很容易出戏。

不仅如此,大家对王劲松的议论还不止是因为年龄问题。

王劲松是一位演技非常出色的演员,这一点不可否认。

但是,他之前在《大决战》演的蒋介石深入人心,就让很多观众看他演郭沫若时,很容易出戏。

“看着郭沫若,总恍惚觉得是蒋介石混进了文化阵营……”

“毛泽东和周总理能不能选个年龄符合的来演?”

甚至有不少人情绪激动,直接喊话“建议停播下架”。

而理由非常一致: “这不是在致敬历史,这是在毁经典、毁伟人形象!”

也许有人会说:演员演技好不就行了?年纪大点怎么了?

但问题真的没那么简单。

历史人物,尤其是伟人形象,在观众心中是有固定认知的。

我们从小在课本、纪录片、经典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毛泽东、周恩来,是意气风发、眼神炯炯的。

举手投足间既有智慧又有魄力的青年领袖形象。

而一旦演员年龄明显不符,即便演技再好,也容易让人出戏。

脸上皱纹多了、发福了、状态疲惫了、甚至说话节奏都慢了……都在无声地传递着错误的信息:

“他们老了。”

可那个时候,他们明明正年轻啊!

而现在这样的选角,让很多观众觉得是对伟人的不尊重,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在破坏伟人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形象。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观众要求下架这部剧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来,选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这种涉及到伟人形象的剧来说,更是如此。

演员的外形、气质和演技,都直接关系到观众对角色的认可和对整部剧的评价。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演员们的演技,但是在选角的时候,还是应该更加谨慎一些。

尽量选择那些能够让观众信服的演员来饰演伟人。

这样才能让观众更好地接受剧情,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伟人的精神。

结语

《阵地》被喷,根本不是什么“观众挑刺”,而是大众对历史、对伟人普遍存有敬畏之心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真正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作品。

而不是因为选角的疏忽,让本该严肃的题材变得“滑稽”。

大家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阵地》

来源:古木之的草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