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圳的夜晚,从不缺少灯火。凌晨两点,写字楼依旧星星点点,键盘声与梦想交织。地铁车厢里,抱着电脑改方案的年轻人已成常态——这座城市,从不辜负每一个拼搏的人。
深圳的夜晚,从不缺少灯火。凌晨两点,写字楼依旧星星点点,键盘声与梦想交织。地铁车厢里,抱着电脑改方案的年轻人已成常态——这座城市,从不辜负每一个拼搏的人。
央视一套播出的短剧集《奇迹》,正是为这些奋斗者书写的光影日记。
该剧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特别策划,集结了胡歌、张颂文、雷佳音、闫妮、宋佳等超60位实力派演员,堪称国产剧“天花板级”阵容。
可别被“献礼剧”三个字吓跑,这部剧真不端着。它没拍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主角全是你我身边最熟悉的“小角色”。
胡歌演活援藏干部:与牦牛“较劲”的真情
在《牛牛》单元中,胡歌饰演的援藏干部张招远,带着“牦牛险”项目走进西藏。面对牧民的不解和牦牛的“倔脾气”,他屡屡受挫却始终坚持。一场地震中,他冒着危险抢救受伤牦牛,终于用真心换来了信任。胡歌将角色身上的憨厚与坚韧演绎得淋漓尽致,不少观众直呼:“这才是基层干部最真实的样子!”
闫妮变身“跑楼女王”:从戏曲名伶到华强北传奇
更令人惊喜的是闫妮。《跑楼大妈》单元中,她一改往日形象,饰演因家变沦落华强北的戏曲名伶范姐。从舞台到楼道,她放下身段成为外卖送餐员,最终凭借一股韧劲成为“跑楼女王”。闫妮的表演层次分明,将人物的落差感与生命力彻底激活,弹幕纷纷刷屏:“这演技绝了!”
白宇的炒粉摊:照亮深夜打工人的胃与心
而白宇在《深夜排档》中饰演的洪福,则戳中了无数深圳打工人的泪点。他经营的城中村大排档,一碗“红尘三千里”炒粉,一口滚烫的锅气,成了深夜里最温暖的归宿。白宇用细腻的表演诠释出市井生活中的厚重人情味,有网友感叹:“这就是我每天下班的路边摊老板啊!”
除了以上单元故事,该剧还有:
《红树流年》:张颂文守护湿地生态,对应着前海红树林里每天观测候鸟的志愿者团队
《城的琴》:三代建筑工人故事,在南山腾讯滨海大厦建设纪录片里能找到原型
这些单元也都是这片土地上每个普通人努力生活的真实故事。
奇迹不是神话,是千万人“笨拙”的坚持
《奇迹》有15个单元,24集,每集15分钟。讲AI工程师、讲外卖骑手、讲生态护林员、讲创业失败又爬起来的小老板……它不追求宏大叙事,它只想告诉你:
深圳45年的奇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个“张招远”“范姐”“洪福”,用日复一日的“笨功夫”垒起来的。
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速度背后,是建筑工人睡在工地的鼾声;华强北电子市场的喧嚣里,藏着“跑楼大妈”磨破的鞋底;科技园彻夜不灭的灯火下,是程序员改了又改的代码。
就像周深唱的主题曲《遥遥》:“春去秋来的门,早出晚归的人,为了每个梦想成真的剧本。”
哪有什么天生奇迹?不过是普通人,把不可能,一天天,熬成了可能。
据说这部剧,计划于2025年10月登陆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腾讯视频同步播出。我不追星,但这次,我想追一追这些“普通人”。
因为他们的故事里,有你,有我,有每一个在深圳,或在任何一座城市,默默用力生活的人。
所谓奇迹,不过是凡人不肯认输的倔强。
你呢?你最想看谁的故事?评论区聊聊吧。
来源:丸子爱闹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