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短剧赢麻了!女版“小兵张嘎”上线才一周,两亿热度吊打亮剑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6 15:06 2

摘要:虽然是短剧,但它不仅没拍“手撕鬼子”那种离谱剧情糊弄人,还大胆把“战争”和“少女” 这俩看似不搭的题材揉到一块,简直是把观众的期待值给拉满了!

一提到“抗战小英雄”,不少人脑子里就冒出“小兵张嘎”的脸了吧。

毕竟从最早的经典版到后来的翻拍,前后都拍四版了,虽然故事好看,但观众难免会审美疲劳。

然而,最近红果短剧偏偏搞出了新动静,推出了一部叫做《小小狙击手》的短剧。

虽然是短剧,但它不仅没拍“手撕鬼子”那种离谱剧情糊弄人,还大胆把“战争”和“少女” 这俩看似不搭的题材揉到一块,简直是把观众的期待值给拉满了!

以前一提战争剧,脑子里冒出来的全是肌肉硬汉、板着脸的指挥官,好像战争里的女人只能站在后面端茶送水,要么就是个符号化的“花瓶”。

这部剧倒好,直接把主角换成了个猎户姑娘赵晓梅,一开始就是山里的“假小子”,天真得很,整天在林子里跑,哪懂什么家国大义?

直到鬼子屠了村,爷爷没了,家没了,她眼里才烧起恨,一门心思就想“血债血偿”,这种设定就特真实,谁天生是英雄啊?不都是被苦难逼出来的嘛。

后来她加入游击队,队长梁天没立马让她上战场,她还急得跳脚,直到队伍被鬼子狙击手压得抬不起头,她骨子里的猎手本事才被逼出来,凭着一股狠劲,一枪就逆转了局面。

那一刻你能感觉到,她手里的枪不再只是为了报仇,心里头多了点“要护着战友”的念想。

最难得的是,这剧没把人写得“非黑即白”,队长梁天不是那种只会训话的“领导”,更像块“磨刀石”。

他看出来赵晓梅心里全是恨,不硬压,反而教她“别被枪控制,要学会控制枪”。

不是喊口号说“要爱国”,而是陪着她一点点明白:报仇重要,但守护更多无辜的人,更重要。

还有那个日本记者石桥直子,这角色要是换别的剧,说不定一上来就坏得流脓。

但这部剧里,她一开始就是个想找“真相”的记者,直到亲眼看见鬼子烧杀抢掠,又看见游击队员自己都快饿肚子了,还愿意给她递碗热粥,看见赵晓梅在枪林弹雨里扑过来护她。

她这才慢慢醒过来:原来自己国家的军队,干的根本不是人事,这种转变没靠“说教”,全是靠小事堆出来的,咱们看着也服,不觉得假。

别以为短剧就“随便拍拍得了”,这部剧是真下了笨功夫。

为了让演员持枪像那么回事,剧组特地请了退伍特种兵驻组,从握枪的姿势到趴卧的动作,都抠得特别细,不是“装装样子”就完了的。

还有场水潭对峙的戏,听说拍的时候赶上台风,下着大雨,水又急又冷,演员们泡在里面反复拍,没一个喊苦的。

最后呈现在屏幕上,那种紧张感、真实感,比有些长篇剧里的“五毛特效”强太多了。

画面也不糙,赵晓梅躲在草丛里瞄敌时的光影,她脸上沾着泥和血的特写,都有点电影那意思。

其实这剧能火,也不是“瞎猫碰死耗子”,红果短剧的“果燃计划”之前就出过不少好作品,比如讲反诈的《云端捕手》、说古画修复的《墨韵新生》,都不是只盯着“流量”瞎拍。

他们愿意给钱、给资源,让创作者好好打磨故事,不像有些平台,就爱搞些“霸总爱上我”“婆媳互撕”的烂套路。

咱们观众不傻,你用心做,我们就愿意看、愿意买单,要是总拿那些没营养的东西糊弄,就算一时有流量,也撑不了多久。

说真的,现在看抗战剧,不只是为了“解闷”,更多是想从里面找点共鸣,想知道那段苦日子里,普通人是怎么熬过来的,想记住那些为了护家卫国拼命的人。

《小小狙击手》没喊什么大口号,就靠一个姑娘的成长,把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温暖都拍出来了,所以才火得实在。

希望以后这样的短剧能多来点,别总拿烂套路糊弄咱们,毕竟啊,好故事不管长短,什么时候都不愁没人看。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