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甄嬛传》里头,安陵容好歹是县丞之女,进宫就是答应,后来还封了妃。 叶澜依呢? 最初就是圆明园里一个驯马的奴婢,地位低得没法再低了。可偏偏呢,宫里小宫女都敢对安陵容阴阳怪气,却没人敢轻易去惹叶澜依。 甚至皇后、皇上,都对叶澜依格外“宽容”。 这到底为啥?说白了
《甄嬛传》里头,安陵容好歹是县丞之女,进宫就是答应,后来还封了妃。 叶澜依呢? 最初就是圆明园里一个驯马的奴婢,地位低得没法再低了。可偏偏呢,宫里小宫女都敢对安陵容阴阳怪气,却没人敢轻易去惹叶澜依。 甚至皇后、皇上,都对叶澜依格外“宽容”。 这到底为啥?说白了,就三个字:配得感!
安陵容就算被捧上天,她也觉得自己不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叶澜依呢? 就算皇上把天下捧她面前,她可能都懒得看一眼,觉得“就这? ” 她那股“爱谁谁”的劲儿,反而让所有人,包括皇上,都不敢小瞧她。
叶澜依刚入宫就被封了贵人,跳过了答应,常在这些底层位置,这在后宫里绝无仅有。 圣旨到的时候,苏培盛还假惺惺给她道喜,结果她直接怼了一句:“这福气给你要不要? ”这话换别人说,脑袋早搬家了,可她说了,没事儿。
皇上翻她牌子,她敢以“身子不适”为由拒接;皇上赏赐的补品,她转头就让下人扔掉;甚至敢当着皇上的面说“我不稀罕你的宠爱”。 华妃敢这么干吗? 甄嬛敢这么直接吗? 都不敢。 但叶澜依就这么折腾,皇上居然没真正罚过她,最多只是无奈地说句“你呀”。
她压根不把后宫规矩放眼里。 按理妃嫔都得每天给皇后请安,她从来不去。 皇后憋不住了亲自来看她,她也拽得不行,唯一一次去景仁宫,也是皇后硬请去的,结果她撂下一句“今日就当拜见过了”,扭头就走。 皇后竟也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她得知果郡王心系甄嬛,就敢拿刀架甄嬛脖子上,还放猫吓唬甄嬛,完全不怕甄嬛日后报复。 为啥她能这么“横”?因为她内心压根不在乎这些。 她不爱皇上,所以皇上的恩宠对她而言毫无意义。 她没家族牵挂,连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在这后宫里自然想怎么活就怎么活,谁都别想拿捏她。
反观安陵容,她一生都在渴望别人的认可,拼命争取,却又从心底里觉得自己不配。 得了宠幸,她惶恐;赏了珍宝,她感恩戴德;失了宠,她觉得是理所应当。 就算最后被封为“鹂妃”,她依然战战兢兢,觉得这一切随时会消失。
这种差异,和她们的成长环境脱不开关系。 安陵容的母亲卑微地挣钱为父亲买官,父亲却忘恩负义,这让她内心极度自卑,即使身居高位也自信不起来。
而叶澜依,虽出身低微,但她有傲骨,是在冰冷世界里靠自己摸爬滚打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她生命中曾被果郡王照亮过。 果郡王救了她,他的慈悲和没有尊卑的观念,给了她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尊重。 这份经历,让她深知自己值得世间美好,无需向任何人卑躬屈膝。
所以你看,皇上对华妃,是“利用式宠爱”,对甄嬛,是“寄托式宠爱”,而对叶澜依,反倒是实打实的“征服欲式偏爱”。 他知道叶澜依心里有果郡王,却从来没真正动过杀心。 叶澜依用激将法让皇上救果郡王,皇上明知道是计,居然还是照做了,这种妥协在其他妃嫔身上绝不可能发生
甚至最后,叶澜依为果郡王复仇,参与“屠龙”,皇上弥留之际甄嬛道出真相,皇上驾崩后,叶澜依选择割腕自尽。 皇上都没舍得处置她的家人,这份留到最后的体面,连甄嬛和华妃都没得到过。
叶澜依的“配得感”,不是傲慢,而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同。 她不需要外界的标签来定义自己的价值。 她活得像一匹野马,自由不羁,除非她愿意,否则这世上没有谁能驯得了她。
来源:睡醒想见你一点号